今天,沪上青年这样缅怀烈士告白祖国
2020-09-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除署名外)

秋风瑟瑟牵往事,情思切切祭英魂。今天是第七个国家烈士纪念日,校园里的烈士墓祭扫、烈士展、还有震慑人心的全新编排红色话剧《流火》……沪上90后青年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以特有的方式缅怀纪念,告白祖国、告白人民,勇担青春使命。

 @上海交通大学 

别开生面的祭扫,激励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一早,“传承英烈志 铸就中华魂”——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烈士纪念日祭扫活动在徐汇校区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墓前庄严举行。交大师生庄严肃穆,向以史霄雯、穆汉祥烈士为代表的积极献身于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真理探索传承的先辈们默哀致敬,共同追忆他们的光辉事迹和非凡人生,传承英烈精神。

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四史”学习教育思政课,激励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我愿化为泥土, 让人们践踏着走向光明的前方”——穆汉祥烈士的这句临终誓言,令在场师生深受感动。

“我叫穆汉祥,天津穆庄人,1924年出生,1945年考入交大电讯管理系。”“我叫史霄雯,1926年出生,江苏常州人,1945年考入交大化学系……”伴随着两位专业话剧演员的娓娓道来,交大首部沉浸式校史情景剧《循声探秘·南洋·交大》片段首次在师生面前亮相,见证交大英烈的光辉事迹和不朽青春的十余件烈士珍档也首次在校园展出。

由青年演员扮演的史霄雯、穆汉祥两位烈士穿越时空来到师生身边,动情诉说自己面对国家民族危亡无悔牺牲的心路历程,用铿锵有力的话语,热情呼喊出他们对时代、对祖国、对人民的告白,给到场师生带来了深深震撼和感动。这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也激励着当代交大人“青春告白祖国”, 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将青春的激情燃烧在奉献民族复兴的伟大岁月。

 @上海理工大学 

校史上的革命先烈主题展览

受访者/图

今天,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结合“四史”学习教育,挖掘整理诸多史料,将已考证出的校史上15位革命先烈事迹制作成展板,开启为期一个月的“热血丹心铸丰碑——致敬上理革命先烈”主题展览。

“刘湛恩、李公朴、赵寿先等上理革命先烈所具有的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学校红色文化之魂,是上理精神之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师生们可以秉持先烈遗志,汲取前行力量,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挺立潮头,奋勇向前。铭记先烈事迹,弘扬先烈精神,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文化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伟大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上理工档案馆馆长孔娜谈道。

受访者/图

“看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心里一阵酸楚,更多的还是敬畏。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新上理人更深入地了解母校的历史,我们应当传承红色文脉,砥砺前行,担当强国使命。”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020级新生徐梦欣感言道。

“我将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素养,增强育人意识,为国家未来发展培育更多英才。”管理学院教师黄晶是一名刚加入上理大家庭的“青椒”,通过这次活动,她不仅感受到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更觉得传承革命意志任重道远。

 @周信芳戏剧空间 

红色话剧《流火》首演

受访者/图

“我,愿成为一颗炽热的流火,撕破这浓浓的黑夜,冲撞出大地森林里的熊熊烈火!”

1939年12月的南京路上,枪声撕破了平静的夜色,一名年轻女性倒在了血泊中。话剧中牺牲的这位女英烈叫茅丽瑛,一位有素养的知识女性,谈吐机敏,侠骨柔肠。她舍弃了上海海关的“金饭碗”工作,抛下了身患病症的母亲,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后被推选为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组织妇女们发起救济义卖等活动,支援抗日前线。此剧便由茅丽瑛的一系列故事展开……

我和龙华英烈的故事系列活动之话剧《流火》于烈士纪念日首演。此次演出由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员工们协力精心完成,历时一个多月,演员们上班工作下班排演,每天无一例外,为的就是能在国家第七个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奉上一部重温烈士精神的红色文化之作。

“妈妈,宽恕我吧,请你原谅女儿的这一行动吧。”这是茅丽瑛参加“长征团”南下抗日时,含着热泪对相依为命的慈母所说的告别话语; “我是时刻准备牺牲的,希望大家要继续努力,加倍努力!”这则是她因义卖而身中三弹后留下的遗言。

伴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现场观众纷纷潸然泪下,为大义凛然割舍亲情的她感到心酸,为有勇有谋领导妇女的她不由敬佩,为惨遭特务枪杀牺牲的她悲痛不已。

80后的丛雪娇,龙华烈士纪念馆社教部主任,饰演茅丽瑛。“茅丽瑛就是一名年轻女性,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够舍弃幸福安逸的生活挺身而出,这样的英雄主义精神或许能够带给如今和平年代的青年们一些启发,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此负重前行,爱戴英雄,崇敬英烈。同时,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应不负使命,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职责。”丛雪娇说道。

“当每次排演到茅丽瑛与母亲分别时,我总是不禁湿了眼眶”,在谈及为国家奉献而不得不亲人分离时,编剧说到,自己的妻子正是一名奔赴武汉抗疫前线的护士,他深深地能体会到当时那种心痛与不舍。不管是曾经的战乱年代或是如今的和平时代,都一定得有人挺身而出,国将不复,家犹何在。

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表示,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可以说是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精神传承。编排这样一部话剧,为的正是让人们读懂家与国密不可分的联系,感悟家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熔融合一的意义。同时,与家人分别、前方冲锋陷阵、后方各路支援这些场景,于抗疫期间历历在目,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最有力的诠释。

据介绍,该话剧于新浪微博线上同步直播。同时,龙华烈士纪念馆推出的《我和龙华英烈的故事》系列短片已于9月11日起每日放送,短片深入挖掘丰富的馆藏资源、历史故事和精神财富,教育广大青年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龙华烈士陵园 

立信师生为烈士校友献花

受访者/图

为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情怀,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师生代表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开展四史实践教育活动,为烈士校友敬献鲜花,深表对龙华英烈的缅怀与追思。

师生一行为立信三位烈士校友周宝训、吕飞巡和黄秉乾敬献了鲜花,并集体默哀致敬,向先辈烈士们致以最深切的哀思和悼念之情。

同时,师生们通过瞻仰珍贵文物,历史照片,聆听英雄事迹,感悟英雄烈士磅礴的精神力量,共同追忆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战斗情景,深刻缅怀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前辈。青年师生纷纷表示要向革命烈士学习,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让青春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