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报告会弘扬了伟大抗疫精神,用青春向祖国致敬
2020-09-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一群医护青年,战疫期间白衣披甲出征武汉;一群行业青年,战疫期间坚守岗位,守护上海;一群有想法的青年,用视频、漫画等记录下抗疫中的青春力量。

9月30日,“青春战疫”优秀事迹报告会暨上海青年讲师团主题微团课在上海中心举行。四位青年成主题微团课主讲人,五位青年相聚战疫微访谈,展示战疫青年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青春风采。全新上线的“青春战疫”网络主题作品平台,则为汇聚战疫力量提供了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9月30日为第7个国家烈士纪念日。活动现场举行了默哀仪式,向革命先辈和为抗击疫情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 主题微团课 << 

做包包、推氧气钢瓶,聆听战疫青年的故事

“你跪着救人的身姿让我仰望!”一张医护人员跪地为病人治疗的照片让众人认识了穿防护服的余跃天。身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跃天是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病房奋战了55天。

这次,脱去防护服的余跃天成了主题微团课的主讲人,他解释了这张热传网络的照片:“因为病床高度低,且穿着防护服操作受限,我就干脆跪在地上给病人做胸腔引流。这只是发生在战疫前线医护工作者抢救病患的日常。”

与他一起奋战的,不但有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教授这样的老党员,还有许多90后医护工作者。“这场战疫中,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救死扶伤,敬佑生命,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同样援鄂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护士夏从容拿着一只“联名款包”来到微团课,这是她结束援鄂工作后复制的小包。当时在支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时,她和同伴们一起制作小包,用来放护理记录、笔、剪刀等,美小护们还各自在包上画上喜欢的名牌logo。

这只是这名95后援鄂工作中的小插曲,更多时候,她为患者推50kg重的氧气钢瓶,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忙起来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当我们选择护理工作,我们就不再是孩子,而是守卫患者健康的战士。”

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江宁守护上海,也驰援武汉。在上海,他实地督查全市医院近600次,还参与了上海第一、第二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武汉,他跑了定点医院、发热隔离点等200多个点位,出了700多条整改意见。

江宁常被问起:“疾控究竟是做什么的?”他会回答,疾控人是排雷兵、评估风险;是救火队、消毒处置;是技术员,培训指导。“或许你感受不到我们的存在,但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有援鄂一线的“战士”,也有守护上海的“勇士”。3月,团中央发起“为奉献者奉献”志愿关爱行动,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宋静雯成为“抗击疫情·中小学居家学习云辅导志愿者活动”中的一员,担任初一男孩小吴的线上老师。因为妈妈在一线抗疫,小吴只能期待每晚和妈妈的视频聊天。宋静雯不但线上辅导他作业,也分享对妈妈的思念,因为她的母亲也是名奋战在发热门诊的护士。作为未来的老师,宋静雯很开心能用自己的力量为战疫一线工作者的子女带去温暖,“前方有你守护,后方有我陪伴。”

四名战疫青年也是团市委组建的上海青年讲师团“战疫”宣讲团的一员,宣讲团还将推出更多精彩战疫微团课,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上海青年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作为“四史”学习教育鲜活的教材。

 >> 战疫微访谈 << 

明晰初心和使命,将抗疫精神带到工作中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以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9月29日,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召开。

“青春战疫”微访谈请来了国家和市级表彰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集体代表,围绕“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这一主题作交流。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值机处业务监控科科长宋丹是机场“大白”,坚守着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登临检疫工作虽然辛苦,但她也记得留学生的手写感谢信,旅客递上的巧克力,一次次鞠躬,一句句朴素的“你们辛苦了”,让她觉得人间值得。

疫情期间,社区是内防扩散的战斗堡垒。虹口嘉兴路街道瑞虹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华磊一直奋战在一线,人口信息摸排、口罩登记、封闭式管理、帮隔离人员买东西等。“当时还制作了小区内在重点国家工作或留学过的居民名单,以四色标识实时更新,挂图作战严防死守。”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少先队工作部的肖寒是名“打通关”的志愿者,站道口、守机场、撸袖献血都有他的身影。

这三位都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现场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微访谈中,他们分享了学习感悟。宋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两次提到“外防输入”,作为海关人,口岸疫情防控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守卫住国门、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华磊对这句话很有感触,作为“小巷总理”,守护好一方平安是她的职责与使命,“下一步要把‘人民城市’理念贯彻到社区工作中,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更有温度。”

总书记点赞青年一代在抗疫斗争中的突出表现让肖寒感到骄傲,他给自己定了小目标,“作为青年党、团员,要把总书记讲话要求带给身边更多小伙伴,把抗疫精神践行到实际生活中;作为青年志愿者,希望尽自己所能,继续努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治医生邓玉海是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援鄂期间收获了很多感动。虽然未到人民大会堂,但在观看了直播后写下了《永遇乐·观会有感》。总书记的讲话让邓玉海觉得要做的事有很多,“医疗健康的专业科普亟需开展、推广,中医诊疗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作为中医人当仁不让的职责。”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疫情防控打造了智能天眼CT等“科技武器”。从武汉各定点医院,到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联影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司售后项目管理部经理钟伟参与了整个过程,看到产线同事整个春节24小时不停歇轮转,只为保证CT及移动DR保质保量地供应给前线;听到工程师穿梭在方舱医院时的崩溃、坚持、勇敢,感动之余让他更坚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保持这份坚韧和奉献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长期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 发布新平台 << 

“青春战疫”网络主题作品平台汇聚战疫力量

“12:00,准备飞行装具,整理仪容仪表;17:30,到达武汉……”这是微视频《战疫武汉行》,东航青年飞行员用镜头记录了“逆行”的白衣天使。

“病人病情变化极快,前一刻拉着我们的手感谢我们前来救援,下一刻就开始呼吸急促,氧饱下跌。原来,生命是如此脆弱,脆弱到转瞬即逝!原来,与死神的博弈是这样的……  ”这是《战疫日记》音频,记录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倪溦驰援武汉的故事。

“Day2,到达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开始清点设备,开箱装机;Day5,CT设备调试完毕,开始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应用培训……”这是原创漫画《Day19》,记录了上海电气康达医疗李凯在武汉19天的经历。

“吃饭尽量分餐,最好自带勺筷,这样疫情才能够过去更快……”这是原创歌曲《新恰饭秘笈》,用RAP提倡分餐制,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视频、音频、漫画、歌曲,这些“青春战疫”优秀新媒体作品展示了团员青年在疫情防控中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传递了抗疫中的青春正能量。

今年3月起,团市委面向全市征集疫情防控期间的优秀新媒体作品,通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从涌现出的1400多部作品中评选出了100部优秀作品。活动现场,团市委副书记邬斌、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吴仁杰共同为获得上海共青团“青春战疫”优秀新媒体作品一等奖的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此次征集活动也是上海共青团深入实施宣传思想产品化战略的一项举措。现场,“青春战疫”网络主题作品平台正式发布,哔哩哔哩、喜马拉雅、趣头条、阅文等龙头互联网平台开设 “青春战疫”作品专题页面,集中呈现获奖优秀新媒体作品,汇聚和传递更强大的战疫力量。 

团市委副书记丁波在讲话中指出,这场“青春战疫”让我们看到了上海青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看到了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可贵品质,也看到了他们高度自觉的团员意识和归属认同。丁波表示,伟大的抗疫精神需要进一步弘扬,希望通过报告会在全市团员青年中掀起学习宣传抗疫精神的热潮,鼓舞广大青年以更加自觉有力的实际行动弘扬抗疫精神,在伟大抗疫精神的鼓舞下,团结一心,不懈奋斗,为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