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味道丨一杯黄酒一口蟹,妥妥的上海腔调
2020-10-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 记者 施培琦/图、视频

又是一年品蟹季,想品味舌尖上的上海非遗美食吗?“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每到菊黄蟹肥时,传统上海人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老字号王宝和大酒店,重温经典的上海味道。这家诞生于乾隆九年的“酒祖宗”“蟹大王”,如今在传承上海经典味道和匠心匠艺的同时,也在不断打造“网红”创新菜和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和理念的“更新版”蟹宴。

匠艺  /

精选食材精细工序

酒香蟹黄里的上海情调

每到菊黄蟹肥时,大闸蟹总会“爬”上上海人的餐桌。大多数传统上海人总会来到王宝和大酒店细酌慢饮黄酒,品味“菊花对蟹形”等蟹菜,望着窗外来往行人。在讲究精致生活的老饕眼中,这是种情怀,更是种情调。

如今荣获“非遗传承人”“上海工匠”称号的王浩大厨,也曾是灶台旁打着下手的年轻厨师。“烹饪其实从挑选食材就开始了。每天的大闸蟹都是从阳澄湖新鲜运送来的,早上七点我会守在酒店亲自挑选螃蟹。经验多了,手一拿就知道蟹有几斤几两。”看到锅中水已沸腾,王浩右手娴熟地向沸水中放入一盘螃蟹,片刻,再放入内含十几种食材的料包。“这样可以怯寒去腥,也可以让蟹更加鲜美细嫩。”

老字号王宝和在选蟹、洗蟹、煮蟹、拆蟹中都有着精细化的重重工序。在王浩眼里,洗蟹、蒸蟹的过程更像是一次邂逅食材蜕变的美妙等待。“洗蟹要经历4个小时的水池过滤、打泵、蟹吐泥等过程,这样才能彻底吐尽内浊物并减少蟹的腥味。绑蟹用香茅草,这样蟹会散发清香。”

作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宝和蟹宴”第二代传承人,王浩在沿用传统的王宝和蟹宴制作方法基础上,有着独到的创新和突破方式。例如菊花对蟹形,就是一道功夫极深的招牌菜,将蟹肉、蟹黄细细剥出后,再一一拼接还原蟹形。“我们对于蟹宴原材料的要求相当严格,如一个清炒蟹粉用足三四个大闸蟹的蟹黄。”

匠才  /

非遗技艺传承不息

厨师天团推出“网红”新品

有仙气、栩栩如生的“芝士爆浆荔枝虾球”,高颜值、萌化少女心的拎包酥……这些“网红”新品正是今年王宝和厨师天团推出的创新菜,既传承了百年老字号的特色,又融入了青年厨师们独具匠心的创意。

树上的荔枝在雾中摇摇欲坠,树下青色盘中盛着色彩艳丽的荔枝,仿若还蘸着些许露水,这道仙气满满的菜品来自80后中餐师傅张俊,这道菜的创意源于抖音上的短视频。

厨房内灶台熊熊炉火,餐台上阵阵飘香,即便已是午休时间,但在创新菜评选备赛时期,张俊和其他厨师们仍在反复打磨着心中的菜品。为了上色出色泽饱满、栩栩如生的荔枝,张俊先后尝试了十几种蔬菜和水果调制全天然的“染料”。“我先尝试过红心火龙果,但是上色在面粉上后,呈现淡粉色,没有荔枝那么鲜艳。最后,选用了红菜头。”荔枝外面的颗粒感则是由脆粉油炸而成,呈现出惟妙惟肖的视觉观感。

一道脱颖而出的新品菜,除了形、味上的创意,也离不开精致而独具特色的摆盘。“为了打造出诱人新鲜的视觉效果,我用了小型荔枝树作为道具,打造以假乱真的效果。”

可爱迷你、小巧玲珑的拎包酥,拎包皱褶分明,让人馋涎欲滴,却又不忍动口。这道菜来自一位可爱的95后点心师熊志敏,已经在王宝和工作6年的她想把这道点心界的LV融入蟹粉的元素。“一批拎包酥的制作大约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最关键的细节是开面时要像叠被子一样折叠整齐,每个角要拉出来。”熊志敏笑着回忆道,做这道菜的时候由于多次琢磨,反复擀面和揉面,手臂感觉又结实了一圈。

上海味道的传承,离不开大厨的精心培育和品牌自身的推陈出新。青年厨师们在非遗传承人王浩大厨的“烹饪技艺创新工作室”学习非遗菜品和研发创新菜,王宝和通过每年创新菜的评选选择出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菜品。

匠心  /

传承独家上海记忆

精致蟹宴体验“蟹酒文化”

在传统上海人的心目中,创始于乾隆九年的王宝和有两绝,一是“王宝和老酒”,二是“清水大闸蟹”,被誉为“酒祖宗”“蟹大王”。

身着旗袍的服务员将蟹菜端上,化身传播蟹酒文化的“使者”,伴随一场拆蟹现场秀,娓娓道来吃大闸蟹的历史和故事。餐桌上,一位母亲用“蟹两件”帮孩子拆蟹,正巧问起服务员蟹的文化,聊起王宝和为何是煮蟹不是蒸蟹。服务员不仅对答如流,还补充了个小知识点。

“清朝思想家也是大“吃货”的袁枚就在《随园食单》里写过,大闸蟹“最好以淡盐汤煮食”,说蒸味虽全,而失之于太淡。”

“下班后到酒家喜欢烫黄酒、吃大闸蟹。吃过再换一家,最后在王宝和坐定,此前都是彩排,只有在王宝和才算正式开演,因为王宝和的大闸蟹和黄酒都是最最上乘的。”已故作家、老报人周劭曾在文章里回忆道。

王宝和的蟹宴之所以能成为独家上海记忆,不仅存在于精致美味的蟹菜中,更离不开用餐时体验的“蟹酒文化”。热水缓缓倒入配有祥云图案的暖酒盅,再将黄酒倒入套杯中进行温酒,待黄酒加热熏温,黄酒的醇香阵阵飘入鼻畔。“小时候,每到国庆,家里人总会带我来王宝和吃蟹,上海人吃蟹可有讲究了。用‘蟹两件’拆蟹、暖酒盅暖黄酒、洗手盅净手,一套流程下来,满满的‘仪式感’。”说罢,白小姐用工具将一块蟹腿肉完整地抽出,一看就知道是位老食客了。

“一些外国客人和北方客人一般只是把大闸蟹的膏黄吃掉,很少花工夫细致地把肉给吃出来。那种盲目纵向朝蟹脚咬嚼,嚼得烂碎,肉却没有吃到多少,这样就感觉不到吃蟹的乐趣。”王浩介绍道,服务员会向客人介绍吃蟹的门道,感受拆蟹、吃蟹的乐趣。如果客人需要,服务员也可以为客人拆蟹。

“考虑到年轻消费者的口味,以及追求健康的饮食理念,今年蟹宴在原有基础上还推出了清淡养身版、中西结合版的蟹菜组合。此外,通过给服务员进行定期蟹文化的培训,学习蟹文化故事,希望能够将传统的蟹文化推广和传承。”王宝和大酒店副总经理邬天侠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 记者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