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藏”在公寓里的艺术展,点亮社区艺术空间
2020-10-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记者今天走进安福路225号一所公寓楼“宅生记”艺术展的现场,看到这民居的桌子上放着一些瓶罐,和日常人家没有什么两样,便脱口而出“展览在哪儿呢?”担任策展人的著名当代艺术家庞海龙笑了:“你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展览的现场啊!”

 地板茶叶饮料瓶都成了艺术 

记者采访过众多当代艺术展,但如此“不经意”的展览还是第一次见到。虽乍一看“不经意”,细看却处处有惊喜。走进公寓的卧室,庞海龙提醒道,已经踩在了一件作品上——地板正是庞海龙一件名为《隐力》的装置作品,用牛骨与水泥嵌合打磨而成,40多块几千斤重的地砖,在被记者不经意踩上去之时,也就被“激活”了。

坐下来喝茶,那30年老树红茶是当代艺术家王光乐的一件作品《何月凤的红茶》。王光乐生于福建松溪,他的家乡有一个封闭了5年的茶园,只产出而不投入,任其生长,王光乐从这个茶园中嗅到了当代艺术的气味,为的就是看“自然的馈赠”战胜“人为的攫取”的茶叶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

在这所公寓里,诸如此类“艺术的惊喜”还是颇多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老师罗尔奇是这栋寓所的主人。他的一幅纸质拼贴画《橙色光》不是高高悬挂,而是挂在一个比饭桌更低的位置,都快贴着地板了,显得不那么起眼。策展人解释说,之所以这么没做,就是想说艺术不仅仅可以仰视,也可以俯视,可以很接地气。而打开电冰箱,正常工作的冰箱里放着一些蔬果饮料,仔细一看其中竟夹杂着几个灰做的饮料瓶,这是艺术家戴耘所做的装置作品《still·life》,混迹其间,不细看还真识别不出来。

 艺术和生活从来不分彼此 

10年前,青年艺术家罗尔奇和做艺术杂志的太太花苏苏,在这条充满人文气息的马路安福路上买了这栋充满艺术气息的公寓。今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罗尔奇和花苏苏都只能“居家抗疫”了,但他们又觉得在这种特殊时期,艺术家不能缺席,应该为抗疫做点什么。于是他们找来也是艺术家的好朋友庞海龙,就在自己的公寓里做了这个名为“宅生记”的展览。

花苏苏告诉记者,搬到安福路之后,她也常去一些周边的老公寓串门,却见本以为很文艺的这些老建筑里面其实比较破落和幽暗,如果能够在生活的场景里引入艺术,那生活一定可以被艺术照亮。于是他们就在自己的公寓里做这样一个尝试,也希望左邻右舍都可以来参与,大家形成一种关于社区艺术氛围营造的对话。

最终有来自中央美院、上海油雕院、华师大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24位艺术家的30多件作品进入公寓,参加了这个展览。庞海龙告诉记者,其实“公寓展”在30多年前就有——青年艺术家们进不了美术馆做展览,就把作品放在自己的屋子里展出。但在那些展览里,公寓还仅仅是作为一个展览空间存在,可是此次“宅生记”是把公寓也作为了展览的一部分,艺术与生活空间紧密结合,不分彼此。“所以你说‘展览在哪儿’,我就觉得展览成功了。艺术即生活。”

据了解,“宅生记”10月10日开幕以来,吸引了很多左邻右舍都来串门,很多人大为惊叹,从没想过自己住的几十年前的老公寓还能如此小清新。看来,过生活实在是需要一双艺术的眼睛,这样生活才会更为灿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