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龙华题材”戏剧讲好龙华英烈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文慧沪剧团的新编沪剧《早春》日前成功上演,这位目前广受关注的“龙华题材”戏剧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目前一批“龙华戏”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这些作品将在明年党的生日前陆续登台。
龙华英烈故事很多,“龙华戏”很少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聂伟说,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到要把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丰富教材,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四史”。近期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的行动,上海文艺界在讲好党的诞生故事,尤其是“龙华题材”作品的创作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罗怀臻表示,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英烈故事很多,但相比重庆的红岩,龙陵的影响力会小一点,归根到底就是因为“龙华题材”的文艺作品比“红岩题材”要少得多。记者了解到,近年上海虽然也推出过一些龙华戏,但总的来说数量还是不多。
此次紧扣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上海日前发布了首批39个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其中龙华烈士陵园作为上海的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的教育地、红色文化的传播地,在这批创作中得到了很集中的体现。目前这批作品很多已经创作过半,它们将肩负着讲好龙华英烈故事的使命。
作为39部重点剧目中第一部亮相的“龙华戏”,《早春》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由民营的文慧沪剧团创排的《早春》取材于作家、革命家、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真实人生。由国家一级演员杨音饰演柔石,由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饰演柔石的妻子吴素英,由文慧沪剧团副团长缪佩红饰演“龙华二十四烈士”和“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对戏十分感人,可以说为“龙华戏”树立了一个标杆。
“龙华戏”适合由上海演员和上海剧种来呈现
其实在《早春》上演之前,人们对于沪剧来表演英雄人物还是有顾虑的。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也有这样的困惑。不过看了《早春》之后她感到了释然。马莉莉告诉记者,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印象中沪剧以西装旗袍戏和苦情戏为主,很少有表现英雄人物的。但是从《早春》来看,沪剧讲述英烈故事完全没有障碍。
事实上,几十年前沪剧也移植过京剧《红灯记》,当革命者用沪语唱出誓言的时候,完全没有违和感。而在这次《早春》中,这一点得到了再一次的确认。马莉莉说,沪剧其实有很大的张力,可以呈现各种人物,反映各种复杂的情感。是《早春》这部龙华戏的创排,让人更加深信沪剧的这一特质。
此次上海发布了的表现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的首批39个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中,龙华题材作品就有纪录片《龙华》、广播剧《龙华颂》、沪剧《早春》和话剧《前哨》等好几部。罗怀臻表示,“龙华题材”最适合由上海演员和上海剧种来呈现,因为上海演员和上海剧种最理解这座城市的特质,对于“龙华精神”也有格外的深刻的体会。从这个角度来看,沪剧呈现龙华主题也是十分恰当的。而上海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源地,由上海来创排话剧《前哨》也必然很有看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