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归人群“学有所用,心有所依”,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助力留学生乘风破浪
2020-10-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今年的疫情把计划都打乱了。” 小李是加州大学的一名留学生。他原本的计划,是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海外疫情蔓延下,不少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他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现实远比小李想象得要残酷。

“比起国内毕业生,我们不太了解国内的企业招聘。” 国内就业信息匮乏成了拦在小李面前的第一道关卡。

英语表达能力、宏观视野和适应能力,都是历来海归们在人力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海归而言,回国就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容易。

后疫情时代,“海龟”们群体现状如何?前不久,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面向有意向出国留学的青少年群体、国际班、国际学校在读群体以及已经出国留学群体,通过发放问卷、开展结构性访谈、群体座谈广泛收集数据,形成《2020年上海出国留学生群体现状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大部分出国留学生毕业之后,希望升学或在当地就业。他们认为,即便未来回国就业,国外的职业经历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水平。在留学生中,有超过3成的学生优先选择回国发展。其中近3成的学生认为,国家针对海归人才的政策是吸引他们选择归国发展的重要原因。

不过,在今年疫情之后,留学生实现国内成功就业并不容易,受到各类问题困扰——报告显示,约有20%的留学生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最大障碍;约17%留学生反应“国内社会关系支持不足”。不仅如此,国内用人市场传统的春、秋季校招时间与毕业回国时间不匹配,也让海归们进入了尴尬的“空档期”,约16%的海归都遇到类似的问题。此外,“缺乏职业规划”占比15%,“所学专业国内外发展形势脱节”占比11%,“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占比11%,“档案管理”等问题占比10%,各类问题都让“海龟”回国顺利就业不易。

此外,调查显示,近6成留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希望能在回国就业时获得岗位推荐、人才服务政策指导以及相关领域求职经验的分享。

为了让海归人群“学有所用,心有所依”,团市委正在搭建整合各界资源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留学生不但能找到实习与工作机会,甚至可能参与进博会的服务工作。

前不久,在团市委的指导下,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与志愿者指导中心一起,为返沪留学生开通了2020年进博会留学生志愿者报名通道。

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筛选出的35名入围者,再根据组委会可上岗天数及日期范围、在沪居住情况、本身意愿度等标准进行层层考核。最终,有7名留学生脱颖而出,成为了首批进博会长期管理岗位留学生志愿者。

同时,青交中心联合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精心筛选了百余家优质企业的实习见习岗位,助力留学生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乘风破浪。

在困难与危机的背后,实则也充满机遇。正如《伊利亚特》中的格言:You shall see the difference now that we are back again!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