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分钟缩减到5分钟,这个能“走”的越江大桥主线今天建成通车
2020-10-2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今天上午,黄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桥昆阳路越江大桥(即闵浦三桥)主线建成并开放交通,标志着闵浦二桥和松浦大桥之间长达10公里浦江岸线无越江通道的交通壁垒成为历史。记者了解到,大桥通车后,以往闵行奉贤两岸绕行需要40分钟,现在5分钟就可以到。人行和非机动车慢行通道到今年12月底前也将对开通,步行也能越江。

今日机动车通车

年底前就能实现人行

昆阳路越江大桥是继奉浦大桥、闵浦大桥、闵浦二桥、虹梅南路隧道之后,奉贤区连接黄浦江北岸的第五个过江通道。作为黄浦江上最年轻的成员,昆阳路大桥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新纪录。

该桥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隧道股份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隧道股份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昆阳路越江大桥是一座能“走”的大桥,设计初期便考虑到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过江需求,错层布置实现“人非机”共走廊。主桥的整体式箱型主梁采用了独特的“错层布置”设计,上层供机动车辆通行,下层供人非通行。行人与非机动车上桥无需通过引桥的超长坡道,16部大型垂直电梯分布在大桥浦江两岸,便捷得实现上下桥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人非通道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前对公众开放,为两岸居民过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方式选择。

“钻石型”造型吸睛

是浦江“扎根”最深的桥

整个大桥最为吸睛的是它“钻石型”的主桥塔身,宛若“定海神针”。为了减少对航道的影响,主桥基础采用承载力更强扎根更深的1.5米大直径钢管桩。每根钢管桩长度达70米,竖起时相当于25层楼的高度,重量达60吨。70根70米长的主墩钢管桩沉桩时总锤击数高达35万次,为大桥“扎根”黄浦江打下坚实基础,创造了上海市内河航道桥梁桩基深度和难度的新纪录,成为了目前浦江上“扎根”最深的大桥。

预制拼装刷新高度新纪录。和之前的越江大桥不同,昆阳路越江大桥引桥采用桥梁全预制装配技术进行建造,大桥各类构件先在工厂内进行预制,运至现场后再行拼装,这也是该工艺首次在跨江大桥中应用,不仅有效减少了现场支架现浇的工作量,大大缩短了施工作业时间,保障了工程质量,也降低对周边水源保护地造成的影响。同时,大桥在引桥建设中,高达23.15米的双根双节立柱,创造了目前上海预制拼装立柱的最高纪录。

建设过程中,智能机械、无人摊铺沥青上演大桥首秀。在昆阳路越江大桥引桥、接线道路的沥青铺设过程中,首次采用了由上海路桥和三一重工联合开发的无人摊铺机编队,在摊铺、温度监测、初压、复压整个过程中,多台机械设备依靠5G通讯技术、北斗定位导航系统以及大量传感器不断反馈和修正,沿着预先设定路径分组进行多个工序的沥青摊铺施工,从而实现了无人驾驶摊铺的应用场景拓展,也为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建设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大桥主线建成通车,将有效改善区域越江通达不足的现状,为浦江两岸的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

 >>链接<< 

黄浦江上大桥已有13座

昆阳路越江大桥是黄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桥,也代表了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

1991年11月,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斜拉桥——南浦大桥诞生。南浦大桥全长8629米,主桥长846米,一跨过江,中孔径为423米。南浦大桥的建成为中国桥梁在20世纪90年代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1993年11月,杨浦大桥建成通车,建成时为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斜拉桥。相比南浦大桥的设计构造,杨浦大桥上塔柱的拉索数量大,并且受到高度的限制,不可使用钢梁进行拉索锚固,必须使用预应力,为现代桥梁建设中预应力工艺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杨浦大桥是中国的斜拉桥设计建造能力进军国际领先水平的标志,奠定了中国在国际桥梁界的地位。

1997年6月建成的徐浦大桥是上海市境内连接闵行区与浦东新区的过江通道,主桥全长1074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径混凝土梁与钢-混叠合梁混合结构的斜拉桥,其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此类桥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上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95年10月,在闵行至黄浦江西渡渡口建成的奉浦大桥,全长2201.8米,是奉贤与黄浦江北岸地区联系的主要过江交通设施,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一座采用国内集资形式筹措资金建设的黄浦江大桥。奉浦大桥从正式施工到通车仅历时一年零七个月,是黄浦江上建桥时间最短的大桥,同时施工质量也达到较高标准,荣获国家最高奖——鲁班奖。

2003年6月,上海第一座通过向全社会公开招商方式投资建设的大桥——卢浦大桥正式通车。卢浦大桥主桥全长750米,是上海市境内连接黄浦区与浦东新区的过江通道,为上海内环高架路组成部分之一。卢浦大桥融合了斜拉桥、拱桥和悬索桥三种不同桥梁的设计工艺,流顺的曲线为黄浦江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由于主跨达到550m,建成时成为“世界第一钢拱桥”。

除此之外,黄埔江上还建设有松浦二桥(2005年)、闵浦大桥(2009年)、松浦三桥(2009年)、闵浦二桥(2010年)、金山铁路黄浦江特大桥(2011年)、辰塔大桥(2012年),具有丰富技术特色的桥梁结构,江下分布有打浦路、外滩、长江路等16条隧道,越江通道建设之迅速、技术水平之高,创造了人类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些大规模的跨江桥梁、长大隧道工程,也成为上海母亲河上的地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