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早的印刷图书,最早的四大名著译本……104种珍本悉数到齐
2020-11-0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徐家汇藏书楼已经闭馆修缮4个月了,但是市民还惦念着里面的一些宝贝。“文明互鉴·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藏珍惜文献展”今天作为上图年度大展开幕,104种“徐家汇藏书楼之宝”悉数到齐。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老外一百年多前就在看了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是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不仅中国人爱看,外国人也充满好奇。但因为有文字障碍,所以必须把四大名著翻译成外语。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本由英国人裘里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出版于1892年到1893年之间。

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尽管已残缺不全,但是煌煌中国古典名著的厚重却还是能够窥知一二。接下来就是上海广学会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英文版《西游记》,出版于1913年。至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翻译的则是一些片段了。据考证,最早的《三国演义》译本是英国汉学家汤姆斯翻译的该小说的第一回到第九回,题为《丞相董卓之死》,发表在《亚洲丛刊》上。而最早的《水浒传》译本则是德国汉学家威廉·硕特写过的一本有关武松片段的德语译本,取名为《洪信历险记》和《为兄报仇的英雄武松》。这些译作原件在此次展览中都可以看到。

相关研究者告诉记者,上海开埠后,大量西方文化涌入,所谓“西学东渐”。但外国人在对中国人进行西学普及的时候,其实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特别是中国文学。所以在一百多年前,他们就开始从事中国典籍的翻译工作。虽然现在来看,这些翻译还比较粗糙,但也体现了最初进入中国的传教士对于中国文化的看法。

 拿破仑的字典要用中文木活字印刷 

在展览现场,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看到译本距今两百多年前的《汉法拉字典》。这字典法国皇帝拿破仑下令编纂的。这是一部以汉字笔画顺序排列的汉法拉三语字典,1813年初版的此书存世稀少,极为罕见。

这本字典有很多耐人寻味之处。首先,该书是1813年之前出版的,说明在鸦片战争之前,欧洲就对中华文明充满好奇,这都是丝绸之路所给他们造成的印象。所以需要编纂这一本三语词典,以加强交流和沟通。

其次,这书是用中文木活字印刷的。研究者告诉记者,这套中文木活字从法国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摄政时代(18世纪上半叶)开始铸刻至19世纪初完成,数量多达十几万个。之后在法国印刷界就大显神通。1742年版汉拉字典《中国官话》编纂时用了一次,大规模使用就时在《汉法拉字典》印刷时。

这一切都说明,中法、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其实早就开始了,通过字典的编撰,在法国和欧洲会说中国话的人大幅度增加。这些人日后进入中国传教,也向中国传播西方文明,文明的交流与互动也就开始了。

 大量历史外语典籍亮相 

外语历史典籍是徐家汇藏书楼馆藏的一大特色,在此次展览中充分地体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雄厚实力。

研究者告诉记者,西欧自15世纪始有印刷术,当时西欧学界通用拉丁语,所以最初的欧洲的图书都是拉丁语版本的。在这次展览的104件展品中,拉丁语书共有21本,大多成书于19世纪以前。其中最早的是1477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出版的《世界论》,作者为伪狄奥尼索斯,实际可能是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的著作。

其次是1483年在荷兰豪达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最晚的一本是1979年于上海土山湾出版的《中国文化教程》,作者为意大利传教士晁德莅。这些书都诞生于欧洲印刷术的早期,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一批印刷书籍。

有一本书也很有意思,是一本法国格勒诺贝尓出版于1671的法语书《中医的秘密》,作者是法国医生哈尔文。这应该是外国最早的一批研究中国中医的著作之一,体现了当时外国人对中医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上海图书馆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徐家汇藏书楼闭馆但不闭展,除了看104件镇楼之宝外,上海图书馆其实已经被整栋藏书楼的馆藏“搬”了过来。读者可以到藏书楼大书库一窥究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