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进,博青春|导师曾是重量级“小叶子”,这名博士“小叶子”也有“秘密武器”
2020-11-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

高校俄语老师,湖北籍考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张利伟在一年里转变了三次身份。在第三届进博会新闻中心,他成为了志愿者“一年级生”。

张利伟的导师杨波教授在首届进博会中是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同声传译,这名90后“小叶子”也有远大理想:说不定哪天就能成为服务进博会的同传。

俄罗斯记者夸他:俄语真棒

“第一条路线已经报满,您可以看下后面几条,想报名填单子就行。”

看到有媒体记者来新闻中心前台咨询会外采访服务,坐在桌后的张利伟“嗖”地站起来。这是身处会外采访服务台的张利伟的工作之一。

此次进博会为中外记者安排了5条会外采访线路,包含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临港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等。9月才考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利伟,对采访路线涉及的上海中心、临港、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等地标不熟悉,甚至都没去过,全靠记忆背诵才能在现场滔滔不绝地介绍。

张利伟服务中外记者还有“秘密武器”——优秀的俄语交流能力,还曾获得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全国总决赛俄语组季军。

就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后,约晚上九十点,他被临时调配到媒体班车引导岗,恰巧遇到了两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两位长期在中国工作的俄罗斯人正用“夹生”的中文询问回市区的班车路线。

张利伟迎了上去,边用流利的俄语告诉两位记者路线,边带着他们走到班车点。更巧的是,其中一名俄罗斯播音员在中国工作多年,张利伟在学俄语时一直收听对方的广播,这份偶遇巧上加巧,双方还相互加了微信。

“重量级”“小叶子”助他:快速成长

因为对俄罗斯的历史感兴趣,也梦想做外交官,张利伟大学选择了俄语专业,毕业后前往俄罗斯读研,他发现两国的历史、文化很有意思,越学越喜欢。研究生毕业后,他成为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的俄语教师。

2018年,张利伟带着本科学生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参加全国高校俄语大赛,就在大赛的一场讲座上,他与心中的偶像、国内顶级俄语同声传译杨波教授相邻而坐,心脏虽然“突突突”跳得厉害,他还是抓住机会和偶像交流。正因为有这次的遇见,让张利伟渐渐觉得该继续深造提升自己。

三年教师生涯后,去年9月,张利伟决定了——考博,成为杨波教授的学生。备考本就辛苦,今年又遇突如其来的疫情,湖北成为了全国关注的重点,3月的考试延期到6月,张利伟一边为本科学生上网课,一边看大量文献、论文,焦虑、忐忑磨炼了他的心智,最终让他考博成功。

9月,刚来上外不久的张利伟得知学校招募进博会志愿者时,第一时间报了名。

他的导师杨波教授可是首届进博会“重量级”“小叶子”,担任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同声传译,当她得知张利伟报名成为了进博会志愿者后十分支持,还为他搜集有关进博会的中俄、中英背景资料,助力他快速成长。

虽是博士生,也曾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外事活动中担任翻译志愿者,但对于进博会,张利伟丝毫未松懈。研习进博会信息,查询国外报道评论,准备双语词汇,进馆实地演练,反复打磨服务细节。“戴着党员先锋岗臂章,就会对自己更严格。”

▍快问快答 ▍

问:怎么不埋头做学术却要跑来当“小叶子”?

答:学习外语的人一定要和外界保持联系,不能闷头学自己的,必须一边要潜心学术研究一边也要感知世界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敏锐的触角。我研究的方向又是俄罗斯中亚区域国别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来进博会做志愿者正是和外界保持联系的最好方式之一。

问:90后都老了,服务进博中如何与95后、00后“小叶子”相处?

答:之前当老师带本科生,都是95后甚至00后,相处起来很融洽,如今从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相处起来依旧很开心。

问:明年还会参加进博会嘛?

答:有机会的话想再来,我还想着说不定哪天我能成为服务进博会的俄语同声传译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