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提前完成今年旧改任务,这对“光速签约”的党员夫妇为何天天在基地逗留?
2020-11-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位于杨浦大桥的93街坊相对一些大型基地来说,只能算是“小麻雀”,仅有451产,但在征收过程中,各种难题依然不少。记者今天从杨浦区获悉,随着93街坊征收基地签约生效,意味着杨浦已经提前完成今年征收1万户的目标任务。

93街坊的第一对签约者是一对党员夫妻。从11月5日到11月14日,他们仍每天坚持在基地“溜达”,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兴葵、王延松夫妇是大桥街道93街坊的老党员。家在杭州路193弄44号的这对老夫妻曾吃足了居住环境简陋之苦。周阿婆告诉记者,自己是婚后搬到这里的,早在杨浦大桥造好时,邻居们就以为这里要拆了,一直盼啊盼,今年终于盼到了旧改。“我们最早的时候是篱笆墙构造,每逢下大雨的时候,上面漏水,下面冒水。棉花毯全部潮掉,痰盂还会飘起来。”

周阿婆打趣地说,每年汛期的时候,作为矽钢片厂的中层干部,王伯伯在工厂救灾,三个女人(她和女儿、婆婆)在家里救灾。有一次她生病了,单位同事上门来探望,疑惑地问“小周,你们家怎么一股霉味”。直到2003年左右女儿买房后搬家,老两口的居住问题才得到改善。

如今,终于盼来旧改。这对党员夫妻成为第一对签约的居民。用周阿婆的话说就是“这么好的政策还不签啊?”

曾担任杨浦区三届人大代表的周阿婆帮许多人解决了实际问题。在签约后,她和王爷叔也没闲着,主动向永安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袁成凤提出,要做旧改志愿者。这些天来,两人利用邻里情,啃下了好几个硬骨头。“我们就是帮助协调一下。许多邻居是我们的小辈,看着长大的,他们喊我们阿姨、爷叔。希望他们把自己的利益融合在旧改工作中,不能错过大好的机会。有一家人家我们甚至去了四五次。有的家庭,我们作为见证人,还为他们代书协议。”

杭州路193弄5号里住着6户人家,共17口人,是93街坊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面对来之不易的旧改机遇,兄弟中的老二,70岁的张长根站出来当“牵头人”,推动大家庭顺利签约。在其他人看来很棘手的“分蛋糕”难题,在这个大家庭里竟然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11月14日,杨浦大桥93街坊再次传来捷报,基地“二次征询”正式签约的第一天,共有448产居民签约,截至上午10点半,签约率达到99.33%。这是杨浦今年以来第6个签约首日即高比例达到协议生效条件的基地。包括93街坊在内,杨浦今年启动“二次征询”签约的征收基地,签约率均达到98%以上,其中159街坊和134街坊K2-1地块公共绿地工程(一期)项目正式签约首日即达到了100%。

大桥街道四级调研员徐涛告诉记者,此次93街坊旧改征收工作中,还有一批刚入职的年轻干部也成为了基地的主要推进力量,他们之中一半是党员,一半是90后,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有格局有冲劲,讲情怀讲奉献,不仅与居委干部、征收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打成一片,还化身“老娘舅”参与调解被征收家庭的“恩怨情仇”,为旧改民生注入更多的“温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