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城市|在浦东机场坚守9个月,这个小伙儿为上海守住“大门”
2020-11-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作为中国三大门户枢纽之一,浦东机场是扼守境外疫情输入的关卡。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态势下,浦东机场交通保障部承担了部分入境旅客集中隔离的转运保障任务。今年3月6日,85后小伙张明被抽调到转运工作组,开始参与入境旅客转运保障任务,至今他已经作为转运“大白”坚守了近9个月。“对年轻人来说,这次(保障)经历是一次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能为民航、上海守护‘大门’,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张明说。

“我们的工作,一旦进入工作区就要按照二级防护的标准穿戴好‘六件套’,也就是防护服、面罩、帽子、N95口罩、鞋套、手套。由于入境航班经常要到第二天凌晨,而且早航班5点就有了,所以我们实行的是每天两个班头轮换,一个班头12小时,中间会轮流暂歇休整。”11月24日17点,当张明利用短暂休整时间接受采访时,他已经在岗8个半小时,“我今天的班是从8:30~20:30。”

目前,浦东机场每天的入境航班在40架次左右。按照相应流程,入境航班的旅客在办完各项入境手续后,张明所在的转运工作组工作人员会按照旅客的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分流,目的地是上海地区的分为一类,非上海地区的分为一类。“从旅客人数来说,上海地区的约占25%左右,非上海地区的占75%,我们就是负责这些非上海地区旅客的转运任务。”张明介绍说,分流好之后,他和同事们会再按照不同的目的地方向,将这些非上海地区的旅客转运到不同的宾馆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到了宾馆,与宾馆工作人员交接好后,我们再回来。”

从3月6日至今,张明和同事们一直做着这样的工作,从未间断,而他们也穿着防护服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夏天高温的时候确实比较难熬,防护服不透气,很闷,而我们还要穿着长时间工作,与旅客做各种交流、沟通,所以出汗很多,一脱下来里面全是汗水。不过,现在这个季节,穿着防护服体感上要比夏天好一点了。”张明坦言,刚开始,同事们穿防护服都还不是太熟练,而经过了近9个月的“练习”,现在大家穿脱起来都已经很溜,“比较难受的是口罩,长时间戴着,耳朵会勒得比较疼,鼻子也不舒服,脸上也会勒出印子,但这么长时间下来,也都慢慢习惯了。”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张明却说自己能参与到这样一场抗疫“保卫战”中很骄傲。“有不少旅客从国外回来后都说,上海的各项防疫措施比国外要好很多,他们很安心,而且会对我们的辛苦工作表达感激,这种时候就会觉得很欣慰,也备受鼓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