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如何“爆改”寝室?来看这群学子的亲身实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解忧杂货铺”“仙女驻凡大使馆”“森呼吸”……这些神秘俏皮名称都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子们给自己新装饰的小窝起的寝室名。他们凭借中标创意得到的500元支持资金,开始了采购和“爆改”之旅。最终,以手创心,20平米的寝室小家,在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劳动中,变身为独具风格的温馨空间。有的寝室在改造后,还成为了其他同学们竞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和会客厅。
500元支持资金,花落20间样板间
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联合光华书院举办的“生活改造家——寝室样板间设计大赛”,也对高校劳动教育一次新的尝试,将劳动教育结合学生衣食住行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以劳动创造良好的社区居住环境,以劳动创造生活实际价值,帮助学生提升劳动动手能力,从寝室小家的设计、整理、收纳出发,为未来走上社会经营自身家庭打好基础。
经选拔,大夏书院与光华书院共计20间寝室参与打造样板间,在10天内,以各自500元的经费启动改造寝室。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和室友们在设计、装饰寝室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创造生活’不是一句口号。通过我们的双手,寝室完成了它的蜕变,从‘寝室’变成了‘家’,让我和室友收获颇多,感受到了劳动的魅力。”2019级新闻专业的丁欣雨在和室友共同完成寝室改造后有感而发。寝室成员综合考虑每个人的居住需求,共同制定出寝室设计方案,贴墙纸、铺地皮、布置挂饰……这也成为舍友之间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在劳动中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2019级中文专业秦雨棋说道:“寝室是我们的小家,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寝室,以劳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空间,这使我更加热爱、享受我的大学生活。在动手劳动的过程中,我们对彼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浓浓的室友情。”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光华书院积极创新劳动形式,建设多元化劳动教育的良好平台,充分利用食堂、宿舍楼等与学生衣食住行紧密结合的社区空间,举办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劳动教育活动,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帮助学生在获得劳动技能、生活技能的同时,尊重劳动,向劳前行,在劳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升,在劳动中真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
进屋无需穿鞋“一丝梦镜”寝室摘得一等奖
“我们寝室的最大特点是家的氛围。最初布置寝室,我们的出发点并非基于美观,而是希望能提高舒适度和幸福感,让它真正成为一个温馨的家。”2号宿舍楼107室,凭舒心的氛围,俘获一杆粉丝的心,在网络投票中以第一名胜出。
107室的寝室名定为“一丝梦镜”,这个名字是取四位成员名字中一个字的谐音组合而成:“一”代表张祎的“祎”,“丝”代表祖思琦的“思”,“梦”代表“熊梦霞”的“梦”,“镜”代表任璟悦的“璟”。“梦镜”是“梦境”的谐音,表示寝室布置后如梦境,也代表寝室的装饰风格寄托了四个女生的梦。
任璟悦说,“镜”在《说文》中释为“景”,即光,改用“镜”字,更增添一分朝气和希望。“一丝”代表着我们只是万千中的一缕,但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也能建造出一块梦幻之地。“一丝梦镜”同时也是寝室自己运营的公众号名称,它不光代表这一间寝室,也代表四个人的感情和共同居住的回忆。
“如今,一踏进我们的寝室,就能直接感受到墙纸和浅色地板共同营造的气氛,加上毛毯和干花,一定会有一种放松、舒适的感觉,这便是我们所尽心打造的家的感觉。”
至于500元的支持资金,寝室的主人主要将之花在了地板贴和墙纸上,随后是挂在墙上的置物架。“我们买了十几平方米面积的浅色木地板贴和五卷墙纸,它们足够我们铺满大半个寝室——从书桌到地板,从衣柜到阳台。”
任璟悦眼中,经过改造以后,寝室家具的色调首先变得十分统一。原先,大家各自贴了一些装饰墙纸,整体上颜色并不和谐,改造后两边的书桌半粉半蓝,乍一看差别并不大,走近一看便会发现这是两个浅色世界的交融,又代表了寝室的四个女生成员分属于中文和历史两个专业,好看而有“深意”。
如今的衣柜和储物柜,也都贴上了统一的豆沙色墙纸,外表变化非常大,像是重新买了一套新家具,更有新家装修过后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女生们还贴上了温暖的地板贴,不光色调温柔,而且易于打扫,从此进屋都无需穿鞋,整个寝室一下子变得无比干净整洁。
“我们会保留这样的风格,还会继续勤快打理,以维持我们辛勤布置的小家。” 任璟悦说道。
男生寝室精打细算,追求实用超过颜值
“500元的经费,我们花费了499.17元!” 王一涵来自此次大夏书院评出的10间样板间寝室里唯一一间男生寝室。谈及寝室的特点,王一涵用朴实和好客来形容。
“在参与活动之前,我们的寝室就像三楼这一侧的茶话厅一样,好多同学都会光顾我们寝室。取名时,室友余之昊就说不如就叫302(我们的寝室号),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但我们又觉得这样太素了,陈旻罡最后提议大写的繁体看起来更文一些,所以就定下了‘叁零貳’这个名字。”
在改造的一开始,四个男生就决定要以实用为主,颜值为辅。因此,他们把大块经费花在了寝室功能的提升上,剩余经费来尽可能做外观的修复,这也是能将预算花得如此精准的原因。
“我们寝室最需要改进的部分就是窗帘,以前我们的窗帘滑轨已经损坏,挂不上全部的窗帘了,挺影响睡眠质量的。于是,我们不仅更换了滑轨,还更换了长度更长,颜色更深的窗帘,确实对睡眠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王一涵介绍,其次就是我们的晾衣空间,因为寝室在阴面,衣服几天也晾不干,洗完衣服只能在寝室里拉一根塑料晾衣绳用空调干燥模式吹干,这样就让本来就不太大的寝室更拥挤了,因此,这次在每个人的床头安了可以折叠的金属晾衣架,改善了我们寝室的空间。其他还有一些改造,比如贴一些贴纸来改善斑驳的柜板,加装鞋柜等。
对于最终得到“优秀奖”,王一涵觉得依然开心。“我们四个人的共识是,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提升我们的寝室的生活质量,已经把钱花在了实实在在的地方,就无谓奖项了。以后我们的寝室还会是这样的风格,当然,也会继续成为大家的茶话厅。”
>>>Tips:
青年设计师阿星为同学们寝室设计支招。
从寝室实际设计出发,阿星提出,设计是一种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逻辑思维,要学会“断舍离”,希望实现“现实性与美观性并重”,让同学们在劳动设计中更多地加入自己的创意,也要提高设计规划、物品收纳等能力,培养创新设计思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