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规矩之“刚”与人情之“柔”,这就是上海的尺度
2020-12-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今天起,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正式施行,其中明确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私人音域”低了,但“公众体验”却大大提升。“不愧是上海”的评论再一次刷了屏。

在这座城市,规则意识是深入骨髓的。一个月前,上海将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写入法规,则是用法治思维来进行公共卫生应急治理。

种种案例,小中见大。无论是“戴口罩”入法,还是禁止外放,都是上海“讲规则”的小小注脚。

前不久,在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上海市闵行区、崇明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不仅在数量上创下历年之最,测评成绩也遥遥领先,不仅有32个村镇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更有80家单位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一座城市的文明指数,来自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

而上海之所以是上海,不仅仅体现在讲规矩的“刚”,也体现在人情味的“柔”。

这几天,上海一个小区里所有居民的生活像踩了一脚急刹。11月20日晚8时,2位新冠确诊病例所居住的明天华城小区,实行“地毯式”核酸检测。第二天,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6000多位居民开始了集体医学观察的生活。

集体医学观察之中,小区里一位“土豆阿姨”的4吨土豆陷入囤积困境。于是,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发赶来买土豆。一场感人的“土豆消灭战”就此开启。今天,这出宛如情景剧的“土豆消灭战”迎来暖心大结局,经浦东新区周浦镇政府牵线,剩余2吨土豆被相关单位食堂购入。而“土豆阿姨”也知恩图报,把土豆尽可能清理好,一句“已经帮我这么多忙了,我也不能让人家吃亏失望呀”,以暖意回馈暖意。

同样也在这个小区里,其他暖心的故事一茬接一茬。小区封闭前一刻,51名工作人员紧急返回到岗位上,他们是小区里的保安、保洁、维修工人、客服专员。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有的人睡在行军床上,有的人在冰冷的地板上打地铺,两三天才用临时热水器洗一次澡。

小区附近商家、其他小区的居民等纷纷加入爱心“代购”队伍,为明天华城小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还有,来不及离开的出租车司机,既来之则安之变身志愿者;临时上门为朋友帮忙的“电脑哥”,干脆变身友情修遍小区的“一修哥”。而小区也妥善照料他们突发的寄居生活。既讲规矩、又讲人情味儿的一体两面的精神特质,在这座小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疫情初现端倪的明天华城,无论大家遇到什么困难,心底总怀着信心和信赖。就像一位明天华城的居民所说:“困难毕竟是短暂的,我们要为明天考虑。所以我们的小区叫明天华城。”

明天华城恰如上海的一个缩影,散发着这座城市的温暖、性格和人情味,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底色。

讲规矩,懂人情。上海,“不愧是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