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建党百年,“渔阳星火——纪念‘上海外国语学社’建校一百周年”专题展展出
2020-12-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周源源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渔阳星火——纪念‘上海外国语学社’建校一百周年”的专题展览,即日起至2021年1月7日,在上外语言博物馆展出。展览将以展板介绍、老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多元形式、多角度地再现了百年前的学社风貌,分为建党初期的外语教育、抗日根据地的外语教育、解放区的外语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外语教育等四大篇章,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同时期的外语教育发展历史。

该专题展览是市教委“迎接建党10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一,也是庆祝上外校史馆、语言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纪念活动。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书记指出,此次展览突出“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怀”主题,全面展现外语教育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师生追溯文脉和建立认同。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岩松表示,此次展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外语教育历史的发展回顾。1920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创办了外国语学社,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人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兴办外语教育的新纪元。此后在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外语教育始终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进入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更应有所突破,勇于承担在对接国家战略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历史使命。

“通过展览,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语教育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被诸多外语前辈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为学习外语的学生,我们有义务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无论是像前辈们把国外的先进思想介绍入国内,还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都需要有不畏困难的决心,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绝不动摇的立场。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要想讲好中国故事,更要求我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也是我们学习红色历史的意义所在。”上外德语系硕士二年级党员施碧霄这样表示。

德语系本科二年级入党积极分子杨顾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外语人,我们的责任有增无减。“我希望打好语言基础,在经济、法律等更多元化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传承上外人的革命品格!”

上外法学院辅导员韩骏表示,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设立了“外国语学社”,培养青年“学外语出洋,求知救中国”。百年后的今天,师生们在外国语大学感悟当时岁月,赓续青年志向。“外国语学社”的故事也将延续,继续讲述外语人的初心赓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周源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