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别让你的年度账单,从网贷钢丝绳上摔下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诗松
又到年底了,你知道今年自己有(过)多少钱吗?统计过自己这一年花了多少钱吗?你忘了没关系,大数据会记得。
微信年度账单功能在近期上线后,引来朋友圈一片“哀鸿遍野”,网友们一边惊呆着,一边又呼唤着支付宝的年度账单:“两个账单,同款心痛,金额相加,窒息翻倍”。
这样的心痛和窒息,也许来源于你曾经最大的快乐。那些“种草”的网红包包和大牌化妆品,那些“望眼欲穿”的最新款手机和限量球鞋……有人在梦寐以求却手头紧张的时候,发现并选择了一条“捷径”,这条“捷径”的名字叫网贷。
“急用钱,最快15秒,最慢5分钟”“无需任何担保抵押为你审核下款”……现在只要打开App,点个外卖、骑个单车、刷个剧,那些互联网公司都会提醒你,有10万、20万额度拿去自由花吧。很多将“活在当下”四个字曲解的年轻人,看到这类广告之后会被难以抵御的网贷诱惑所吸引,并根据提示点开屏幕下方链接,办理下人生的第一笔网贷。
而当用网贷换取片刻的欢愉后,“不法网贷”“套路网贷”等隐藏的真面目才真正显现,使得所贷的款远远超出偿还能力。有的年轻人自以为聪明选择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最后“窟窿”反而越补越大,被压力和屈辱裹挟着惶惶不可终日。有报道称,某大学生原本只从一个渠道进行了网贷,就因为有一个月没有钱还,从另一个平台借款还上,一年后欠下大大小小40多个平台,贷无可贷,借无可借。
被网贷围堵到无路可逃,甚至有年轻人招架不住选择结束生命一了百了。令人咂舌的极端案例令人叹息,但青睐网贷的年轻人还是在不断攀升。有调查发现,超过六成大学生对网贷的接纳程度高。而根据2019年《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在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在花着“明天的钱”。
在知乎上,“90后的你负债多少?”一度成为热点,在豆瓣上“负债者联盟”小组已经有一万六千名组员。从以前的“月光族”,到现在的网贷“负翁族”,无不是攀比和欲望在心里作祟,在消费主义的狂浪中,年轻的他们难以自制,被深卷其中。他们误以为“钱不是省出来的”“富人都是高杠杆”,为了维持高消费,为了“更好的自己”,他们一直在走钢丝。
但真正“更好的自己”,真正不辜负自己的生活,是在财务自律中从容明智地过日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世上不曾有过,也不会发生不劳而获的物质。最持久的快乐,永远来自于精神,最高级的活法,始终是真正做自己。
当然,网贷并非一无是处。对于那些有自控力,且遭遇危急时刻的人来说,合法合规的网贷是雪中送炭的“救星”。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律和节制。
同时,对于那些套路深似海的网贷平台,以及相关渠道上的“土味”借贷视频宣传,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网贷的双刃剑作用必须同时告知和提示,不能任由平台和广告商用试图合理化的话术去放大网贷的美好,误导年轻人对网贷的想象和认知。
只要不再借,一定会还完。年轻人,不要再在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上执迷不悟。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诗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