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老布有什么魅力,让这位白领甘心辞职,并开出“最温暖网红展馆”?
2020-12-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图

从10年前开始收集,到如今已有上万卷松江老布;从光鲜亮丽的外企白领,到“最温暖的网红展馆”女主人……对喜欢收集老布的杨潘红来说,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选择。在她看来,松江老布背后的温暖故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让她乐此不疲乃至“深陷”其中的原因。

如何去土化新,让青年人感受到松江老布的魅力?在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一座老宅里,杨潘红打造了一个沉浸式松江布展示馆,营造出一处感受松江布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她将时尚元素融入老布中,将老宅变身为”最温暖的网红展馆”。

 别具匠心  碎布制成娃娃吸引外宾 

当松江老布在手工艺人手中,变成一件件别具新意的文创产品,剩余的边角料可以做什么?“可以用来做晴天娃娃的材料。”杨潘红介绍道,只需取些棉花放入白布中,缝制成娃娃的样子。再从边角料中挑选几块拼合在一起,缝制成新衣与帽子,一个晴天娃娃就此诞生。

当你细嗅松江老布布面,能闻到老布特有的味道。每逢国际化的传统文化推介活动,历史悠久的松江布作为展示松江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引来外宾的连连称赞。“这个晴天娃娃做工精细,别具创意,还是很有历史的松江老布做的。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松江布已有百年历史。”近日,在一场松江对外交流活动上,一位外宾边拍照留念边感叹道。

这些晴天娃娃的一大特色在于,并没有用画笔画上脸。然而,这并非是匠人们粗心遗漏,而是一种留白的创意。“这些没有画上面部表情的娃娃,等待着我们为他们创造喜怒哀乐,带他们回家。”杨潘红解释道。

一裁一缝,一针一线,从泛着微黄小点的松江老布,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晴天娃娃,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先用植物草本对松江老布染色,然后用纸版设计一个版型,再进行剪裁、缝制、拼接。最关键的是,所有缝制的图案线条要整齐,拼接的图案要吻合。”制作晴天娃娃的阿婆回忆道,这些细节处理主要根据经验,并没什么技巧。原本其貌不扬的松江布,在老艺人的手中焕发光彩,细细的缝衣针在阿婆手中上下飞舞,最终成为一个个别具匠心的松江老布版晴天娃娃。

 布短情长  松江老布蕴藏暖心故事 

“一梭一线织出的松江老布,承载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有着厚重的质感和亲切的温度。”杨潘红坦言道,收集松江老布的过程,也是收集老布背后故事和感受文化的过程。

令杨潘红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的夏天,那天骄阳似火。当时正值秀野桥周边居民动迁,一位房东老奶奶要搬新家了,不打算留着这匹松江老布。而这松江老布是房东母亲年轻时自己织的,是陪嫁的嫁妆,压在樟木箱里有近60年了。“买到那匹老布后,还能清晰地闻到樟木箱的味道。老奶奶最终还是不舍得把陪嫁嫁妆分离,便把樟木箱一起送给了我们。”杨潘红回忆道,为了收集散落民间的松江布,她和家人辗转新浜、泗泾、小昆山等地,走过一条条村镇小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松江本地人,杨潘红谈起松江老布就很自豪。松江布的历史悠久,元朝时,松江布就全国闻名,留下了“买不尽松江布”的美誉。这与知名民间织师黄道婆密不可分,她也是松江人。从那时起,松江布成为女儿出嫁的陪嫁品。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手工制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于是,杨潘红萌生了成立松江布展示馆的念头,与年轻人分享并展示松江布。

 仓城古韵  展馆让青年感受从前慢 

如何让本土文化更好地保留,让松江布这一文化符号更好地展示?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大仓桥下的河水悠悠流淌,两岸是逐渐复原的老宅建筑,松江布展示馆就选址于此。“这座老宅是清朝的,年轻人可以在粉墙黛瓦、榫卯结构的建筑中,沉浸式地感受到从前慢的美好。”

走进松江布展示馆,一梭一人生,一布一年华, 保留着一种从前慢的诗意。印入眼帘的是松江布文创衍生品展示区域,融合现代审美对松江布进行“去土化新”,研发了飞行夹克、书包、书封套等文创产品,让松江棉布成为时尚复古单品。现场还有阿婆展示松江布产品的缝制方法,飞针走线中,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织布技艺的精妙,领略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二进展厅是松江布实物及图文史料展示区,虽然松江布看似是简单的纵横交织,但其中变化无穷。“通过引入各类青年人感兴趣的手工课程,以及周边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让更多青年人了解和热爱松江布这一文化符号。”杨潘红介绍道。

永丰街道老城办负责人表示,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中,以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为重点,着力打造“历史文脉传承展示区”。结合如松江布展示馆这类展馆,留住乡愁记忆,让城市更可阅读。

 == 对话 == 

记者:你为什么决定辞职,是为了专心收集和展示松江布?

杨潘红:我丈夫是名画家,最初是他开始收藏松江布,我也会参与其中。随着不断的搜集,我对松江老布的历史和手工织布魅力越发了解。于是我开始思考在外企办公室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再加上我个人身体原因,最终决定辞职,开一家松江布展示馆。

记者:位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松江布展示馆有很多文创产品,其中融入了不少时尚元素,为何如此设计?

杨潘红:松江老布之所以让人难以舍弃,关键还在于老布代表着一段历史,彰显着一种古老的艺术。但是不可否认,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审美。如果想要松江布焕发新活力,肯定要从设计上进行创新。再考虑到实用性和现在流行的复古风,于是我们将服装、背包等和松江布相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