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科学种在孩子们的心里?这个培训班给“科普星人”充电
2020-12-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怎样平衡科普的严谨性和有趣性?怎样用活泼的文字让深奥的科学在笔尖闪光?怎样用形象的图绘让抽象的知识有形有样?为了把科学种在孩子们的心里,上海科技馆推出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科普星人充电站”科普创作培训活动。

今天是本次培训最后一期互动学习课程,40位年轻的“科普星人”各自交出了出色的“毕业设计”。

《杨过中了什么毒?》《国产恐龙的人气?》《镶嵌画中的数学原理》《90后的头等大事,看完之后发人深省》……学员们的作品看标题就让人很想点开看看,他们以文字、漫画、视频等多彩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我这次交的作业是《从春播到秋收,关于豆豆的一生》,为了吸引小朋友阅读,我特意打造了豆豆先生这个形象,让小朋友更好地了解大豆的栽培过程。”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焦玉伟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他本科时读的是农学专业,经常去农村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成果,对科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眼下,小焦选择继续在植物学方向进行学习和研究,他觉得应该把自己科普的特长捡起来发光发热,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现在的小朋友很少去农村,其实他们对农业很感兴趣,我们组织过科普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里种辣椒、黄瓜、大豆,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到农民伯伯的辛苦,自觉加入‘光盘行动’。”

拥有华中师大历史、行政双学位的90后李甜在一家地产公司做培训工作,但她的业余爱好是“历史科普”,经常给“漫画国学”写文章,用最浅显有趣的文字告诉孩子们:古代也有假发、古代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我一看到培训信息后立刻就报了名,通过学习,最大的进步是开始用‘产品化的思维’来制作科普视频和文章。”她这次交的“毕设”是视频作品《某科学的电磁炮》,将热门动漫和科普相结合,受到好评。

据悉,“科普星人充电站”培训活动在11月初通过线上形式招募学员、征集报名作品。经过专业老师的评审和讨论,最终选拔出40余名对科学传播感兴趣、有志于参与科学传播的青年,旨在成立一支具有全媒体素养的科普创作团队,为上海科技馆以及全社会输出优质内容、造就前沿思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