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越剧名角学唱戏,这堂文旅融合研学课有点意思
2020-12-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这个周末,十余位青少年在父母的陪伴下,上了一堂特殊的“研学课”。从位于复兴西路上的上海越剧院研习所开始,开启了为期一天的“魔都模Young”城市文化周末研学微旅行。当天,他们和越剧名角学唱戏,去上海老洋房探访弄堂深处的文化往事,寻找书本上没有的上海地标。

 越剧名角化身研习“老师” 

在位于复兴西路10弄的上海越剧院里,孩子们第一次走进了练功房,练功房上方写着“勤学苦练 传承创新”的字样,国家二级演员沈歆雯成为了孩子们今天的“老师”。

架子上挂着的4套戏服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大家猜猜这都是谁穿的戏服啊?”“这套像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穿的!”指着最左边一件配着坎肩的袍子,上初二的朱品飒抢答道。“为什么啊?”沈老师问道。她又举着手说:“因为挂着一块宝玉。”

“说得太对了!观察真细致。”得了老师的表扬,朱品飒又很快猜出了另外3套戏服的归属——色彩秀雅的是林黛玉的,配着帽子的两套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因为我在之前课本上看到过。”她很是得意。

虽然猜出了戏服所属的角色,但对于其中的门道,她却不太清楚了。沈歆雯让孩子们围过来,一件件为孩子们解说:“上海的越剧起源于浙江,戏曲里的服装以前这种粉色是不常见的,是越剧开创了先例。你们看,这是苏绣,这个马甲边上是金丝线,这里用上了牡丹,象征的是富贵,这件上面用了很多珠珠,在舞台上可以通过颜色质地的光晕变化,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研究完戏服,沈老师又教起了孩子们怎么坐、怎么站,怎么拿扇子,如何作揖,如何甩水袖,一个小时一项项体验下来,直到结束了,孩子们还有些恋恋不舍。听到精彩处,一旁的家长们也忍不住起身走近去认真聆听,拍下体验的过程。最后,孩子们还收到了一张“结业证书”。

 一小时体验孩子们收获颇丰 

结束这次特殊的研习课,学过民族舞、芭蕾舞、拉丁的朱品飒有了些小想法:“我觉得戏曲跟舞蹈还是不一样的,像芭蕾都是讲究舒展,要伸展张开,头颈要昂高,但是戏曲虽然也很舒展,但又有收着的地方,带有一种内敛的味道,这大概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一样的地方。”

朱品飒告诉记者,除了学校音乐艺术鉴赏课上接触过越剧,自己小时候也听过一次。“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那时候还在上幼儿园,听不太懂,就记得场面很壮观,最后化蝶的时候演员们在舞台上旋转飞起,特别好看,也很好听。”今天这次体验之旅,让她懂了更多“门道”。

上小学四年级的崔城浩印象最深的是被老师点名上台表演古人见面的礼节。虽然要学说越剧腔调的“仁兄,小弟这厢有礼了”,有一点点难,但他觉得动作很好看。“男生要小八字站着,一只脚前伸,脚跟点地,拿扇子要三只手指,说明有礼貌。”课结束了,他还是对这个动作记得很牢。

小学三年级的张育玮则体验了一把最难的甩水袖。妈妈何女士喜欢戏曲,之前也带着他去看过戏,但都是看舞台上的演员们表演,从来没有自己试过。今天穿上了一身戏服,还跟着老师学起了“翻袖”,他觉得特别有意思:“以后这种课我还要来上。”他跟妈妈说。何女士告诉记者,中国戏曲中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都是孩子成长需要的品质,这次看到有体验机会,她没犹豫就给孩子报名了。

6岁的苏宸熙是爸爸陪着来参加的,苏先生告诉记者,如何让孩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需要更多形式新颖的方式。“像这种体验之旅的方式就很好,小朋友都很感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接受、吸收。”

 文旅融合推动戏曲旅游新方式 

除了体验越剧精粹,在工艺美术馆,大家还饶有兴致地体验了传统的面塑工艺;全国金牌导游张俊则带着小朋友们游走在徐汇的老洋房,讲述老房子里的趣闻,让小朋友们了解上海的历史。

据介绍,这一由上海青旅组织的“弄堂深处寻沪影”魔都模Young城市文化周末研学微旅行活动,特意选择了越剧舞台艺术、面塑手工艺制作和上海老洋房三个文化体验项目,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上海本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是启动于今年9月上海旅游节的“魔都模young”2020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

这样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动今后还将有更大的舞台。今天,上海青旅集团与上海越剧院也签约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进行深度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以“推动文旅资源协同发力”“聚焦青少年成长发展”“共创特色文旅产品”三个重点为方向,进行深入和广泛的合作。

上海越剧院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戏曲剧院,创作、改编、整理的传统戏、历史戏和现代戏近400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剧目,产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代表作。而在旅行中感受、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青年人喜爱和选择。上海越剧院和上海青旅此次携手,就是以长三角文化一体化推进发展为目标,用更年轻化的视角来研究、解读、传承江南文化,以传统戏曲文化为主导,以IP发展和流量特色为重点,研发特色戏剧主题文化旅游产品,构筑多元立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形式,探索出一条戏曲旅游相结合共发展的新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