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弄堂里的“网红养老院”,背后有一群年轻设计​师
2020-12-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剪辑 常鑫/图、视频

12月28日,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的社区食堂正式营业,老年人使用敬老卡可享受菜单价7.5折优惠。未来,该社区食堂还将提供社区助餐和送餐服务。

社区食堂,只是是华阳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小步。近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来到华阳路街道,探索这个由青年设计师参与设计的“网红”为老中心,如何让社区老人感受到“家”的归属感。

“养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

应有尽有的“嵌入式”养老服务

22日中午,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楼的社区食堂“膳阳餐厅”最为热闹。80岁的周奶奶得知餐厅即将开幕,特意前来体验,要了一份酱鸭、一份蚝油牛肉、一份干锅卷心菜。

35元的菜价,她支付了26元——在社区食堂内,老年人使用敬老卡可享受菜单价7.5折优惠,而且“环境特别好,能坐下来慢慢吃。”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周奶奶笑道,华阳路街道的养老环境“变化真是太大了!”

2017年,华阳路街道开始筹备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华阳路街道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片区,区域内60岁以上老人人口约2.6万,占比高达4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为了了解整个社区的老人对于养老的需求,华阳路街道发放了2000份问卷进行调研,还走访多个为老服务中心参观考察。

“在建设中才逐步发现,老人对于养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 华阳路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办主任钱俊说,一开始,要建成什么样的为老中心并不明确,但在改造过程中,他们逐渐下定决心,“不光服务我们院内的所有老人,也希望辐射周边的居民。”

吃永远是第一位。作为社区枢纽,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不仅服务院内的老人,还将为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为老助餐服务。

健康管理方面,为老服务中心也下足功夫。以“医养结合”为主题的“华康楼”中,设有社区卫生站和智慧健康驿站,既服务中心在住的老人,社区居民也能前来配药、就医,并通过自助智能设备,进行简单的健康体侧。

主楼一侧的“华悦楼”是专门开辟的公共活动空间,一楼“咖啡吧”是公共客厅,为老人社交提供可能;二楼多功能厅则能开展舞蹈、插花、茶艺等各类课程。

“而且有个地方坐下来喝杯咖啡聊聊天,年轻人是不是更愿意过来看望老人?”钱俊觉得公共空间的缔造,也为年轻人融入“养老服务”提供更多可能。

如今,占地4880平方米,四栋小楼集成敬老院、认知症记忆家、长者照护之家、社区卫生站、社区食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服务。这个“镶嵌”在长宁路396弄居民区里的为老服务中心,让“15分钟养老服务圈”内的长者,都能在熟悉的社区范围内,便捷地获得从床边到身边、再到周边的连续性照护服务。

“设计给明天的自己”

美观不是唯一的考量

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美出新高度”的视觉设计,也吸引不少周边居民前去“打卡”。

设计来自年轻的90后团队,华阳路街道引进了第三方社会组织社趣更馨,“虽然我们在做养老,但是我们不能把’老’的理念去赋予它,我们希望引进更多的年轻的理念。”

简约时尚的装修风格、温馨舒适的起居环境、轻松欢快的休闲氛围……这一切,都与传统印象中“暮气沉沉”的养老院形成显著的差别。而这,少不了“脚踏实地”的扎实调研。

去年底,社趣更馨团队策划、华阳路街道发起了第一场“嵌入式养老社区微工坊”,倾听社区居民对于养老的需求,也让大家共同畅想:当你老了,你想要居住在一个怎样的社区呢?

“希望住在一个有温度的社区,在这里就有家的感觉;希望这里能够拥有丰富多样化的宜居生活;当我老了,我还可以在这里继续发光发热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人、朋友,生活圈。”

工作坊举办了五六次,设计师们也逐渐找到灵感。“完全没想到!现在的老年人非常新潮”,社趣更馨团队负责人许引兰发现,老人们并不一定喜欢古朴素雅的装修,他们也想要潮流的、品质感强的设计。

华阳路街道的代表色——橙色被大量运用到整个视觉设计中,摆脱单调,温暖充盈整个空间。流线型的地板纹路和天花板灯带,妆点出明亮通透的空间,居住其中的老年人都说:“感觉自己更年轻、更有活力了”。

美观不是唯一的因素,设计团队研究了很多国内外的案例,“我们一直在探讨:到底要设计什么样的内容?我们够为老人的康复和治疗带去什么?”

楼号楼层指引、各功能室引导……两倍大的字号辅以加粗的字体,美学上并不好看,但是简单明了、识别性高。从“老人视角”所做的实用设计,让人倍感温暖。

走进名为“华智楼”的认知症专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色彩都花尽心思:会客厅里摆着辅助认知的玩具,整体色彩明亮;房间内布置着卡通挂画和毛绒玩具,方便老人区分房间。

年轻人参与适老性设计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说,这是“设计给明天的自己”——“我们做的养老院,一定是我们今后愿意来住的一个养老机构。”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

养老院也有专属IP形象

为老服务中心里还有两位特殊的住户——手拄拐杖、头戴贝雷帽的老克勒“华伯伯”,身着旗袍、烫着卷发的时髦“阳阿婆”。

“华伯伯”“阳阿婆”不是两位特定的老人,而是青年设计师基于华阳路街道老人的整体形象,打磨出的专属IP。

工作坊中,设计师们看到了社区老人对美好宜居的畅想,也感受到爷爷奶奶对社区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被那岁月沉淀下来的故事还有其中很多碎片的记忆所打动,与此同时,我们试图和老年人一起去构建他们所喜爱的老年生活。”

设计“华伯伯”“阳阿婆”时,社趣更馨联合设计师许静和小宁将她们感受到的“美好生活”描绘了出来——奶奶们可以打扮得美美的,穿着旗袍、拎着菜篮子去菜场;爷爷们柱个拐杖,穿上挺括有型的西装,就是最标准的形象。

“你看中山公园那些爷爷老奶,在打太极的,还是很讲究,所以我们就把这种‘老克勒’的感觉设计出来了。”许引兰笑着回忆老人们对于“腔调”的“不将就”。

“华伯伯”“阳阿婆”的形象诞生后,老人们都代入感十足,“哇!这个我认识的呀!就是我身边的朋友呀!”

为老服务中心的咖啡吧里,设计师许静绘制出一整面墙的插画,将“华伯伯”“阳阿婆”的形象放入为老中心能够辐射到的“15分钟生活圈”——在中山公园悠闲地打着太极,在民心小区享受安心的居家照护,在百年愚园路、华东政法大学、兆丰别墅、武夷路……都有他们享受“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生活的身影。

一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是对这幅插画最好的注脚。插画中,“15分钟养老服务圈”触手可及,距离感和陌生感被消解,“家”的归属感扑面而来。

“这让老年人也感同身受,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未来是可以和‘华伯伯’‘阳阿婆’一样的。”年轻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让钱俊也惊喜不已。

为养老院打造温暖趣味的IP形象,许引兰还有一个考量,她希望这样的“反差萌”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养老”议题,走进身边的老人或者是更大范围的老年人群体。

“点亮一盏老而弥新的壁灯”

从一个为老中心到一片友好街区

让老人能够安心地走出门、开心地参与社交,华阳路街道和社趣更馨在营造“为老友好街区”上也花起心思。

联合长宁路沿街商户和临近老年居民,街道与设计师共同发起了“友好街区工作坊”。在长宁路开了20几年的拉面店兄弟、工作在这里6年之久的建筑设计师、刚搬到这里3个月的便利店老板……大家一起探讨: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社区?如何为周边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少商户主动提出,愿意为社区“嵌入式养老”做贡献——提供老年折扣优惠、老年健康咨询等服务,还有老板激动地说,“不光在我店里消费打个85折啊!我个人也可以为社区做贡献的!我可以帮老人理发,或者帮他们做些防诈骗的科普讲解。”

商户老板们还关注到社区老人的出行困难:店铺前的台阶太多,道路也不平整,老人容易摔跤;商铺门头高又没有店招,老人晚上可能无法看清店面…… 

为了方便临近老年居民的夜间出行,社趣更馨联合暮间设计订做了专属于长宁路“老而弥新友好商户”的店铺壁灯,沿用“社区为老橙”,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今年年中,“友好商户联盟”成立,“老而弥新”壁灯亮起。商户们很高兴看到街区的变化,纷纷表示“为社区老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壁灯的点亮不是结束。之后,又有商户主动联系居委会,表示愿意为周边的老人提供免费验光服务。

冬日夜晚,盏盏橙色壁灯依旧散发光芒,传递街区对老人的关注与善意。

除了商户,长宁路396弄还打造出“396邻聚荟”,通过建设老年人无障碍步道、人车隔离栏、街心花园、孝亲爱老墙和宣传栏设计、小区门卫室透亮工程等,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从一个中心、到一条街区、再到一片社区,华阳路街道“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的背后,有老年人的自发参与,有社会不同群体共同设计的力量,更有青年人“设计给明天的自己”的创新和热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剪辑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