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矩阵将入驻“随申办”
2021-01-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远望一号’回归黄浦江畔,6月起接受预约参观”,这个以爱国主义教育和航天科普教育双基地的形式向社会开放故事的背后,是一名00后高中生的建议。市信访办主任王剑华今天在参加上海广播电视台“2021数字上海新风景”系列访谈节目时分享了这则小故事。

治理好、建设好、发展好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今年,上海将把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进一步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并进一步强化群众城市主人翁地位。

 12345热线要融入“两网”建设中 

信访工作这几年的发展,在整个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的数据中进行分析,对改进工作、完善社会治理都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

王剑华说,这几年,上海信访工作侧重打造三个品牌:12345市民服务热线、 “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和人民建议征集等三大品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这些品牌各司其职,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市民热线12345热线,从2012年10月试运行,至今共接听电话2800多万个,目前有700多位话务员,有350个坐席,做到7×24小时全方位为大家进行服务。

王剑华还将12345热线比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总客服,一网统管总客服”。在他看来,除此之外,还要真正要做到“党委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总客服”,让服务能够贴近老百姓,符合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热线一定要融入“两网”建设过程中,真正在“两网”建设中通过热线的数据在“两网”中体现出来,来展示这座城市某一个时刻、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方位的具体情况,让政府的决策更科学,让老百姓的出行更方便,使老百姓的生活更温馨。

另外,“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就是要把信访放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提升服务的温度,方便老百姓。在2020年,上海信访“人民满意窗口”创建工作已经实现全面向“村居”延伸,从平台标准化、渠道便利化、服务精准化等三方面全面铺开“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王剑华说,一要体现家门口的温度,服务群众零距离,把群众当作家人,把群众反映的事当作家事,周到细致地办理;二要突显家门口的便利,推动资源整合,信息集成,打造一站式平台,实现一条龙服务;三要激发家门口的活力,多措并举,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发展,把无形的源头治理理念融进有形的窗口,结合社区特点,打造百花齐放的信访工作“家门口”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做好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化解,社区是城市构成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健康才能构建城市强大的生命体系。

 高中生的建议促成“远望一号”对公众开放 

治理好、建设好、发展好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访谈中,一则美好的故事徐徐呈现。

“‘远望一号’回归黄浦江畔,6月起接受预约参观”,去年,这则新闻对公众播报的时候,00后高中生单哲非简直不能更兴奋,这是上海市人民建议信箱听到了他的声音,并且最终促成了建议的落地。

“我提出的这个人民建议源于一次和父母的黄浦滨江散步。当时望见一艘船只,布满雷达与天线,我看见船身上有‘远望一号’四个大字,我想登船参观,我向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他告诉我不对外开放,我未免感觉有点可惜。”单哲非说道。

回家以后,单哲非又上网搜索了更多关于船只资料。他这才知道,这原来是圆满完成了32年海上测控任务之后,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退出海上测控舞台,荣归故里。退役后的测量船,于2011年的11月26日起停泊在黄浦滨江原江南造船厂船坞。

他把“远望一号”这件事和父母、朋友们说了,他们在听了这件事情以后也都表达出了很大的兴趣,并说如果说有机会,都愿意上船进行参观与了解。

平时,单哲非通过新闻媒体的渠道以及学校里上政治课的渠道了解到,有热心市民会把自己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向市领导通过人民建议的形式提出来,他们中的优秀的建议会被市领导采纳并且付诸实施,于是,他就想为什么这次自己不做一个尝试?

考虑到“远望一号”的光荣历史,单哲非建议把“远望一号”以爱国主义教育和航天科普教育双基地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为此,他还设计了问卷,最后有了建议的形成。经过信访办联络各个部门,最终促成好事的落地。

 将人民建议征集进一步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 

实际上,进一步强化群众城市主人翁地位的举措正在不断强化。作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新创举和新亮点,2020年的7月17日,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正式揭牌,上海各区的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也全部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走上了新的台阶。

上海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能做这件事?王剑华说,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上海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五个人人”的奋斗目标,上海要不断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每个市民的积极性都应该被充分调动,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就是保障人民有序参与治理、汲取人民智慧的重要渠道平台,老百姓通过这个渠道和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主人翁地位,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参与到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王剑华说道。

至于为什么能做?王剑华说,一是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二是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三是有很好的工作成效。“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都会认真对待和回复。如今,一条好的建议、完善一项政策、改进一项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新的一年,王剑华说,将进一步加强建议征集渠道建设。在现有的建议征集平台的基础上,将人民建议征集进一步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设立基层社区、村居建议征集联系点;进一步融入“两网”体系。

2021年,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矩阵就将入驻“随申办”,同时,进一步推动主动征集,鼓励职能部门立足重点工作,聚焦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城市治理的缺位点、政策措施的空白点,积极挖掘“金点子”好建议。同时,依托现代科技,对各渠道收集到的人民建议,加强数据分析,从中发现规律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挖掘“金点子”、好建议。

另一方面,上海将通过更多举措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他们才是国家的主人,是城市的主人,要坚持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城市建设,将上海努力打造成“五个人人”的城市,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