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治”生活|从昔日花鸟市场到今日小而美,江阴路72号的幸福经
2021-01-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你很难想象,与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尽在咫尺的地方,有这样一处特别却并不起眼的老式洋房弄堂。它就是江阴路72号,昔日江阴路因为花鸟市场而被人们熟知,却又因为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功能退化显得老态毕现。2019年开始,江阴路一带经过所属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进行的艺术化、功能化提升,重新焕发新活力。社区“微更新”背后,是精细化管理带来的现代化治理效能的提升。

 == 民间智慧 == 

“五朵金花”自治小队出动

在上海加大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老式街区的改造,智能化升级是一方面,而回归传统,走进居民“心里”,用妥帖的治理方式、方法让百姓“焐心”则是更不容易的。说白了,“数治”是手段提升,“人治”才是观念提升。

现实条件摆在眼前,江阴路72号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着大部分老旧建筑的通病:空间拥挤、设施老化、楼梯陡峭。然而与此对应的是,弄堂内住着的25户人家,60岁以上老人为主。

“当时我们通过一户一户居民走访排摸的方式,在了解居民的诉求后,‘对症下药’进行改造。”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党总支书记徐定珠介绍道。

在走访排摸过程中,由五位65岁到75岁老阿姨组成的“五朵金花”自治小团队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发挥了自己“人头熟”的特点,在居委会和居民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这里的居民都住了几十年,和他们熟了才能说上话。”经过梳理,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公共空间杂乱与如厕困难。

经过半年多的改造更新,焕然一新的江阴路72号呈现在居民的眼前:原先堆满杂物的一楼庭院、顶楼天台现时被修剪整齐的绿植包围;老旧塑料顶棚换成了全新钢结构顶棚;原有违章建筑拆除后的空间,用来新建了一处花坛。

在二楼居民合用的卫生间里,记者看到,原先这里摆放的老旧抽水马桶,换成了两间全新的独立马桶间;老旧不堪的淋浴间也焕然一新。原来居民用马桶都要自带马桶圈的,现在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考虑到弄内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居委会还从细节处下手。墙壁上的安全扶手、紧急报警装置、入门处的折叠椅等等没有一样,不让老居民们“焐心”。

合用卫生间的硬件提升了,但日常管理同样不可或缺。为此,居民们共同制定了《卫生间使用公约》,公约中除了制定打扫内容外,还规定每户人家至少1人进入微信群,在打扫完毕后,进行拍照上传。一旁的值日表上,清楚标注了五户人家的值日时间。

一楼的庭院和顶楼的天台,是弄堂里主要的公共空间。“以前为了多占一点空间,张家堆一个盆,李家放一个缸,公共空间存在严重的杂物堆放与违章搭建现象。”徐定珠说。对小庭院和顶楼天台实施了改造后,堆物被清理干净,腾出的空间成了居民们聊天的地方,路面被修平,还铺上了地砖防滑条,顶楼天台成了“空中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安置在江阴路72号顶楼小花园雨棚上的太阳能板,它为弄堂内的公共空间照明提供电力此外,不远处的邮局也借着“微更新”的东风进行了改造,明亮清快的色彩伴随活泼的卡通图案,也把邮局妆点一新,成为许多市民心中的上海“最美邮局”。

 == 政府统筹 == 

将适老服务嵌入社区

而怎么改?钱怎么用?也有大门道。街道探索市场化路径,在街道和基金会出资基础上,鼓励居民少部分出资,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的专业适老化改造服务,确保改造效果既符合居民实际需要,又符合适老化改造标准。除政府保基本对象外,还鼓励更多有能力的老人申请适老化改造,并出台相关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降低老年人支出成本,补贴政策涵盖了“扶手安装补贴”“浴缸改造补贴”以及“全屋改造补贴”等,确保覆盖适老化改造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瑞金二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际操作中,街道不再“大包大揽”,而是放手给企业与被改造家庭,“街道2019年共完成了2户‘全屋改造’、9户‘部分改造’,公共空间和居室共安装扶手50处,安装扶手总长约300米。2020年将进一步扩大适老化改造受益面,让更多老人的居住环境变得安全、舒适。”居家的适老化改造是为了尽最大可能让老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也为养老服务嵌入社区预留了更多空间。

面对超大型城市寸土寸金、老年人高度集聚的特点,上海在全国首创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作为大城养老首选的模式。2019年11月,上海市民政局出台《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推进各街镇“15分钟服务圈”布局,重点建设集合日托、全托、助餐、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 艺术赋能 == 

铸造网红“4A景区”

江阴路72号的成功案例正在不断复制,江阴路88号也即将修缮完成,整个顺天村通过微更新改造正在不断焕发新活力。

位于市中心黄陂北路和成都北路之间的江阴路,全长仅200多米,路面宽也只有10多米。看似不起眼的小路,却有逾百年历史,19世纪末这里填浜筑路,初以跑马厅英籍职员名命名孟德兰路,1943年改名为江阴路。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上海最主要的花鸟市场,人来人往,喧闹一时。本世纪初,随着市场改造、业态调整,大部分店铺转战别处,江阴路归于沉寂。

现在,走在江阴路上,你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街区敞亮,连以往密密麻麻的电线布网都没了踪影,这是电线管网入地的成效。街区微更新改造,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则是进一步挖掘历史文脉,提升文化品质,让不少人慕名前来打卡拍照。

从基础设施、空间形态到功能布局,尤其是对石库门建筑的修旧如旧,在保护街区历史风貌的同时,更植入丰富的生活与文化功能,见缝插针打造老旧里弄的公共空间,居民获得感满满。

在江阴路入口,有一排石库门老建筑矗立着四个尖顶门头,门头上“梅兰菊竹”雕花纹路清晰,被居民们笑称为这里的“4A景区”,也是江阴路的标志性景点。这里,现代生活与传统里弄相互交融,展现出独特的海派气质,不少人慕名前来打卡拍照,成为一处新晋网红打卡点。

在重庆北路通往江阴路中间有一条仅两米宽的小路,原本阴暗逼仄,如今,两侧高耸的围墙被改建成一段富有艺术气息的彩绘墙,花砖涂鸦、公共空间,将这里妆点得宛如欧美的艺术街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