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间,市政协遴选出62件优秀提案,推进改革发展和民生福祉
2021-01-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

明天,上海“两会”将拉开帷幕。匆匆一年间,委员们都在忙些什么?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打造上海红色文创产品新高地;发展上海夜间经济……几乎每个关系城市发展的舞台上,都曾留下过委员们的身影,留下了他们的思考和检验。

这一年间,市政协共遴选了62件优秀提案,这些提案到底有何过人之处?给这座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金点子?有关部门给予了什么样的回复?让我们回顾一下。

>>>个案一  

建议打造上海红色文创产品新高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早在去年,张錡等市政协委员就走访了上海的部分红色场馆。在走访过程中,委员们发现,市民和来沪游客参观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等红色场馆的人络绎不绝。参观过后,意犹未尽的游客免不了想要带回一些纪念品或伴手礼以示留念,但目前能买到供带回去作纪念的红色文化产品实在不多。

“红色文化场馆作为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重要阵地虽正在积极探索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宣传,但依目前的体制来看,其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张錡介绍说,比如公益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事文创产品开发难以得到“正名”和“保障”,导致目前红色文化场馆几乎没有实质性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宣传和销售。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政策的制约导致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受到一定的制约。此外,文创产品的经营意识、设计水平、创新能力受限于体制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份《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打造上海红色文创产品新高地的建议》的联名提案应运而生,给红色文创产品的发展提出了金点子。这份提案建议,上海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文创产业,个别场馆利用自身资源和零星的宣传开发费用是远远不够的。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设计开发某几种商品,或者是某一个环节的开发与利用,而在于系统化地打造,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能将发展上海红色文创产业单独立项,全系统地提供开发、展示、销售等集约化的服务。建议在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豫园、外滩等人流集中地区开设红色文创连锁品牌店,并进行线上线下布局,推动红色文化产业链发展,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经营模式。此外,该提案还建议加快落实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促进红色文化场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市委宣传部:

将进一步释放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开发活力

市委宣传部回应说,上海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和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按新施行的《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办法》第26条的规定,允许文创试点单位人员变更聘用合同,兼职到企业从事文创工作,保留事业编制身份和社保,在企业取酬。解决了红色场馆文创开发和营销人员受限于体制和编制规定的问题,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

下一步,将进一步释放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开发活力,从资金投入、绩效激励、平台对接、资源共享、规范评估等方面进一步提供支撑,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正向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对文化文物单位IP资源挖掘、孵化、确权、授权、转化给予一定辅导扶持,吸引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强化顶层设计和服务支撑,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上海文创开发产业集群发展。

>>>个案二  

建议发展上海夜间经济

一座城市的夜间经济质量,是考察其国际化程度、文化品格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尺。上海,素有不夜城的雅称,随着发展上海夜间经济的“十条政策”落地,各区(县)纷纷响应,施策盘活夜间经济。但要把上海夜间经济做大做强,树立全国夜间经济标杆,更需深厉浅揭、细化管理、补齐短板。

去年,上海夜间经济成为热门话题。在此次评选出的2020年优秀提案奖中,市政协委员朱国建和景莹撰写的《关于发展上海夜间经济的建议》脱颖而出,荣列优秀提案。

2020年,朱国建和景莹在调研后了解到,粗看各大商圈的夜晚热闹非凡,但往往逛了几个商圈后却觉得大同小异,索然无味,商品雷同缺乏特色,究其原因,在于“重商品轻体验”。其次,许多地方的夜间经济过多地依赖餐饮行业。这虽对于各商圈有一定的聚集人气的作用,但餐饮行业附加值低、时效短、污染大、受众有限,不能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再则,交通配套不到位,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等也给夜间经济发展添了“堵”。

在这份优秀提案中提出了非常详细的建设性建议。比如擦亮“文化名片”,发展体验式消费。上海有一大批特色街道、名人故居、名家建筑、老字号店铺,夜间也是各层次人文交流活动的活跃时段。各区可以尝试围绕各自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活动。如开展宣传名人名作的艺术表演,推广充分融合街区风貌特色的服务性消费,售卖介绍本地区特色建筑及设计者轶事的书籍、电影,围绕老字号文化开展体验活动等等。

朱国建等进一步建议,政府对夜间经济业态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引入社会资源共建共赢。增加对夜间旅游演艺业态的扶持力度,如支持民间艺人街头技艺展示,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头化、群众化。建议盘活夜游节事经济,以不同节日为主题,打造不同消费热点,增加产品供给。建议丰富夜游项目,如延长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公园、体育馆的夜间开放时间,使广大群众在夜间有更多去处。建议对夜市街区业态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有效抵制低俗、有害、易产生噪声污染、光污染和环境污染的业态。

为了方便夜间出行,上海地铁及公交线路已多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但上海夜间消费人群趋于多元化,出行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仅仅解决公交及地铁运营时间问题还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此,两位委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夜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研究,在积极引导“网约车”发展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在高架检修工作上进一步提质增效,压缩检修时间等。

市商务委:

将引导各区聚焦夜生活集聚区,进一步促进文商联动

市商务委在对该提案的回复中称,2019年9月,本市发布了首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成为引爆上海夜生活的地标前哨。2020年6月,本市继续发布上海第二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下一步,将引导各区聚焦夜生活集聚区,挖掘各自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文商联动,丰富夜生活地标的文化内涵。

市商务委还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与文化、旅游、体育、绿化等部门的跨界联动,共同研究相关扶持政策,增加夜间经济业态供给。下一步还将继续深化相关制度,发挥夜间区长、夜生活CEO在制度规范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管理调配等方面综合管理的作用。为保障夜间经济安全,公安部门将探索推进“智慧大保”“智慧内保”等创新模式,加强社区共治、警民联合,营造安全、放心的夜间经济环境。

>>>背景  

62件优秀提案脱颖而出

今天,市政协公布了2020年优秀提案,最终评选的62件优秀提案中,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35件,占56.5%。其中,委员个人提案10件(港澳委员提案1件);委员联名提案25件。党派团体、界别、专委会(指导组)提案27件,占43.5%。其中,党派团体提案13件,专委会(指导组)提案6件,界别提案8件。

据了解,此次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27件,占43.5%;关于政治建设方面的5件,占8.1%;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7件,占11.3%;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20件,占32.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3件,占4.8%。

从办理结果看,这些优秀提案中,“解决或采纳”58件,占93.6%;“列入计划拟解决”1件,占1.6%;“留作参考”3件,占4.8%。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