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上海天文馆将于今年6月试运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全新的上海天文馆今年6月就将试运行。市人大代表、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在此次两会发言上透露了这一消息,据悉,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天文馆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文馆。
王莲华表示,上海天文馆以建设国际顶级天文馆的目标打造,将包括“家园”“宇宙”“征程”等三个主展区,“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三个特色展区,以及羲和太阳塔、望舒天文台、球幕影院、星空探索营、星闻会客厅等教育活动区,全景展现宇宙浩瀚图景,打造多感官探索之旅,帮助观众塑造完整的宇宙观。
记者从全程参与建设的上海建工集团提前了解到了这一科普新场馆的有趣之处。据介绍,上海天文馆的建筑就像一架巨大的时间机器,能够跟踪地球、月亮和太阳在天空的运动路径,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幕影院构成的“三体”结构,以及椭圆形建筑形态构成的“天体运行轨道”,一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室外绿化勾勒出星系的旋臂形态,与“星空之镜”公园自然衔接,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生态的有机融合。
这里将有球幕影院,内径23米,外径约30米,球体的大小与临港滴水湖的大小,正好与地球和太阳的比例相似。从远处看去,巨大的球体就像一个天体飘浮在空中。阳光从镂空的圆环投射下来,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弧,随着时间推移在地面移动,每年夏至前后的正午,阳光将在地面上形成完整的光亮圆环,与地面上预设的圆形标志完美重合。
还有倒转穹顶,采用了与常见的“穹顶”相反的构造,形成一个大碗,其设计理念是再造一个新的地平线。当游客走进这个“倒转穹顶”,就好像走进了一处与凡世隔绝的山谷,遮蔽了周围的建筑,只留下头顶一片纯净的天空,设计师称其为“与天对话”的地方。
天文馆主入口的大悬挑屋面没有任何立柱支撑,跨度达到61米,向外悬空挑出最大尺度约36米,是国内最大的悬挑结构之一。建筑师在大悬挑屋顶上设计一个圆洞,阳光可从洞口倾泻而下,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该光斑在地面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每年夏至前后的正午,圆形光斑将与地面上预设的圆形标志完美重合。
从空中俯瞰天文馆周边的景观花园,形似银河系的旋臂,也代表了天体运动轨道,并不断延伸与周边的星空之境公园融合在一起,形成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有机体。
据了解,未来的天文馆展示手段先进,300多件展品中原创比例约85%,互动展品超过50%。4大核心大型装置共同带来最美、最震撼的星空观感。目前上海天文馆已征集了总数约70件精品陨石,其中包括品相精良的月球陨石、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而且以目击陨石为重要收藏目标,收藏有曼桂陨石和陨石坑。此外,还有著名的中国随州陨石、鄄城陨石、那曲陨石、上海长兴岛陨石、俄罗斯阿林陨石、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吉丙陨石、巴林杰陨石等世界著名陨石都将在馆中展出。
在天文文物方面,上海天文馆征集了总数超过120件/套的精彩文物藏品。影响世界科学发展的著名科学家如牛顿、伽利略、开普勒、惠更斯等的原版著作都将在馆中展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第一版(1729年)可能会迎来无数的崇拜者,伽利略的第一台折射望远镜和牛顿的第一台反射望远镜高仿品都出自国外博物馆大师之手,可以一睹曾经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科学仪器之风采;而精美的弗拉姆斯蒂德星图、波德星图、哥德巴赫星图,以及欧洲贵族使用的各种天球仪和望远镜,更将带领观众步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殿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