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2021年度文化大餐来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博物馆发布了2021年度特展计划。全年展览以牛年生肖文物领头,陆续有缂丝、陶瓷、书画、漆器、青铜器大展在今年与观众见面,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全年盛宴,其中不乏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文物跨海而来,另外还有上博捐赠文物展。
“卓荦迎新”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
时间:2021年2月2日- 3月7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大堂及各展厅
内容:在全球疫情的艰难时刻下,“卓荦迎新”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继续团结促进国际博物馆间的合作交流,共度中国传统新春佳节。
该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和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品包括上博馆藏的6件/组以牛为题的文物,以及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选送的2件文物。展览的中心展区位于上海博物馆大堂,同时,书画馆、玉器馆及印章馆常设展厅也特别展出相应材质的牛年生肖文物。
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
时间:2021年5月21日- 7月18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内容:缂丝与丝绣本为手工丝织与针线女红技艺,在融入绘画艺术后,缂绣绽放出绚烂光芒,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风景。
经由丝绸之路传入的缂毛工艺在转化为蚕丝织作后,逐渐从华贵的衣料织品中分出一支,先由缂丝宗教画像发展起来,渐融合书画艺术,孕育出纯为欣赏的作品,于宋代发展到巅峰。传承至元、明、清时期,缂丝画题材丰富,技法多变,既有气势恢宏、设色古朴的山水人物,也有精致典雅、令人爱不释手的花鸟册页。
刺绣从绘绣花样为主的女红,到精熟仙佛题材的刺绣画像,最后发展出光彩照人的观赏型画绣而登堂入室。宋代画绣作为欣赏绣艺术的灯塔和标杆,指引着后世刺绣艺术的发展方向。明代顾绣深受宋画绣艺术的滋养并有所突破,其针法与笔墨晕色相结合成丝理概念,运针如笔,所得花鸟、人物、山水独具风采,故而声名鹊起,成就一方美名。清代及后世书画绣品受之影响深远,涌现出大批如赵慧君、沈氏姐妹等名家。
本次展览甄选上海博物馆藏中国历代缂绣书画文物精品,以期让观者一览此类艺术品的非凡技艺与高雅格调。
瓷映苍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暂定名)
时间:2021年6月8日- 9月12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展厅
内容:上海博物馆此次将与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携手,联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葡萄牙古代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赛夫勒国家陶瓷博物馆等,共同呈现重量级的中西陶瓷与文化交流大展,彰显疫情阻隔之下全球博物馆界的联合力量。
展览不仅汇聚明清贸易瓷中的名品,呈现中国瓷器风靡欧洲的盛况,更侧重揭示中欧设计、图像、技术和观念的交流与互鉴。与以往的贸易瓷展不同,首先,展览将深入呈现中国瓷器融入西方的历史,透过油画原作、宫廷陈设与欧洲镶嵌、加彩瓷器,展示中欧器用、审美和艺术的碰撞与交融;其次,展览将首次系统展现中国器物与欧洲陶瓷的交流与互动,精选欧洲各地受中国影响的产品,通过精心组合比对,揭示中国技艺对世界物质文明的贡献。此外,展厅还将再现葡萄牙桑托斯宫镶满中国瓷器的穹顶,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西文明交融的壮阔历史与瓷映苍穹的恢宏气势。
海上千年书画艺术特展(暂定名)
时间:2021年6月18日——9月21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
内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上海博物馆将特别策划举办“海上千年书画艺术特展(暂定名)”。这也是上海博物馆近年来为响应上海市政府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充分挖掘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号召的重要举措之一。
展览首次从学术上对上海书画史进行梳理。参展书画精品近150件(组),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时间跨度自三国至近代逾千年。展品以上海博物馆馆藏为主,并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和嘉定博物馆等商借部分重要藏品,旨在较为系统地展示上海千年书画的成就与影响。
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展(暂定名)
时间:2021年9月28日-11月28日(第一期);2021年12月21日-2022年2月27日(第二期)
地点: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
内容:上海博物馆建馆已近70年,以拥有14多万件珍贵文物享誉世界,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珍贵文物是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给上博的。捐赠者中既有社会著名人士,如潘达于、顾公雄、华笃安、胡惠春、庄万里、庄良有、杜维善、张永珍等人,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将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向社会捐赠,体现出拳拳的爱国之心。
上海博物馆受赠的文物几乎涵盖了馆藏门类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充实了上博的收藏和研究体系。同时,捐赠文物中也包括了大克鼎、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等国宝级文物。上海博物馆即将迎来建馆70周年以及东馆建成开放,将分两期举办捐赠展,较为全面地展示这些捐赠文物,让观众了解这些捐赠者以及他们对上博的贡献,以此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对上博一直以来的支持。
噩国青铜器展(暂定名)
时间:2021年10月20日-2022年1月16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内容:噩国历史未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人知,却在青铜器铭文中不经意留下鸿毛鳞爪,等待后人发现。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不仅精美而且铸有噩侯铭文,一段被历史长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国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西周早期噩国与曾国并立汉东,西周中期开始与周王室联姻,辉煌一时,西周晚期却联合东夷、南淮夷叛周,导致灭国。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因南水北调工程发现一处墓地,出土大批青铜器,经研究得知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噩国贵族墓地,此次发现引发了各种讨论,再次将噩国推向众人关注的焦点。
为揭开噩国历史谜雾,上海博物馆特举办此次展览,并向随州市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借展近60件噩国青铜器,加上馆藏的噩国青铜器,完整地呈现了噩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为观者还原噩国的历史。
中国漆器珍品展(暂定名)
时间:2021年12月17日-2022年2月16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展厅
内容:2022年是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也是中日恢复邦交50周年,上海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袂,拟共同举办特别展览“中国漆器珍品展(暂名)”,并出版展览图录,举办相关论坛活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之一,漆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审美的代表性载体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
为加强公众及学界对海外流传精美漆器的认知,日本著名的中国漆器研究专家西冈康宏先生领衔策划此次展览。展览将汇集以东京国立博物馆为首的日本国立博物馆及知名收藏机构的中国宋元漆器珍品,以及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山东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机构的重要漆器收藏及考古出土品,如海外条件允许,将向欧美博物馆商借相关展品。展览通过展示海外传世及国内出土的宋元明漆器精品,系统梳理这一时期的漆器艺术成就,全力呈现海外漆器遗珍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内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