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懂得唯美与爱不可辜负
2021-02-07 生活

曹杨二中附小剪纸课程。本文受访者供图

孩子文化课外学什么?有家长选择让孩子学绘画、音乐、舞蹈,希望孩子多点艺术细胞;有家长选择机器人、小发明,希望能在科学素养上加分。而手工,似乎不在大多数家长的备选项目之中,即使在幼儿园、学校,手工课大多作为劳动课开设,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而“小天裁设计屋”的沈叶老师却说,手工课是关于美的教育、关于中华文化传承的大课。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节日花环。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学点设计思维

“小天裁设计屋”是沈老师传授手工作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编织、盘扣、拼贴、剪纸、撕纸等各类非遗项目都成为向孩子们传授的手工技艺。“小天裁设计屋”在教孩子们动手做的同时,也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宝贵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之所以把这个平台命名为“设计屋”而不是“手作坊”,是因为沈老师对设计的执念。她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学习设计,有一点设计思维。“小天裁”的手工课,重要的不是手工,而是美育,是通过非遗手艺的学习,学会审美。今年新年课程的主题是舞狮,沈老师用自己研发制作的道具让小朋友认识中国的习俗——舞狮——再观察形态绘画出来。她特别注重上海本地非遗项目的发掘,教孩子们做盘扣,学会欣赏各种图案纹样,欣赏中式服装设计的精致。

舞狮课程道具。

很多专家学者比较中西方教育环境下的孩子,最后都认为,我们的孩子基础知识扎实,但缺少创新能力。沈老师认为,其实,这正反映了我们教育中孩子设计思维的缺失。因此,“小天裁”教学中,沈老师更希望孩子们能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一次学习中式盘扣的课程,沈老师教学生做四合如意扣,四个如意图案合围的图样,煞是好看。不过,成型的条子里铁丝有点硬,有孩子觉得如意形状难做。沈老师就启发他:做四个有点难,为什么不能做三个呢? 孩子受到启发,四个如意团做了三个,拼成了三叶草图样,又给这朵三叶草做了两片叶子。一个与四合如意扣不一样的“盘扣”就做好了。

沈叶老师认为,教孩子做手工,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用设计思维来思考问题,学习出其不意的逆向思维方式,让孩子们学会从各个角度观察和思考,从不同角度发现事物更多的美。这比学会做一个盘扣、织一个帽子更加重要。

节日的亲子体验课程。

教学生表达爱心是教师的天职

沈叶老师对教学和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时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只要走进课堂,所有的烦闷烟消云散。

今年的父亲节,“小天裁设计屋”开设了一堂特别的课:改造爸爸的新衣。一般手工课,要么是新的原材料,要么是学生自带的旧衣物。这堂课,沈老师让学生带来的是父亲新的或正在穿着的衣服,题目是,发挥自己的想象,改造这件衣服,让爸爸穿着更帅。因为不是废弃的衣物,因为做完后爸爸还要穿,所以孩子们特别认真。

一位学生带来的是爸爸的牛仔裤,他说,爸爸总有很多东西要带,这条牛仔裤的口袋太小,所以,他剪掉了口袋,另外缝了一个大大的口袋上去。还有一位学生则在爸爸的牛仔裤上装了两条背带,让爸爸穿上更显年轻。也有学生拿了爸爸红色的T恤,出人意料的是,他没有改装,而是直接将T恤剪开了。原来,他要用这件T恤给爸爸做一朵大红花。

沈叶“小天裁设计屋”创始人

除了亲情之爱,“小天裁设计屋”的课程设计更讲求爱生活、爱事业、爱祖国之大爱。沈老师说,手工课选择以非遗技艺为主要学习内容,是为了让孩子们认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们邀请很多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与孩子们零距离地面对面接触,将他们对非遗传承的热爱和坚守传递给孩子们。

在诸多非遗项目中有一项山西花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花馍的食用已经很少了,但是传承人仍然坚守着老祖宗给他们留下的技艺。他们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坚持,不为挣钱,只为留住技艺留住根。这些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大爱的种子。未来,可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从事手工艺工作,但对事业之爱,对中华文化之爱,会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扎染活动。

比学手工更重要的是认识中华文化

不做热门项目的补课,引进非遗项目来教手工,经营风险很大。沈老师告诉记者,“小天裁设计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头脑风暴碰撞出来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中华传统手工艺、对中华非遗的热爱与执着。这个团队中有大学教授,有高定设计师,有满怀情怀的非遗工作者,还有怀着童年设计梦的企业家。这样的组合,注定更加关注的是使命而非经营。课程刚开始,一个教学点只有两个学生报名。但即使只有两个学生,他们还是照常开课,所有的环节一个不少。通过这两个同学的口碑传播,通过学校老师的口口相传,这个班渐渐有新同学加入,让中华非遗走进校园的目标终于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小天裁设计屋”给老师们一个教学的平台,但沈老师认为,这同时也是老师们的一个学校。为了做好非遗项目的教学,老师们接触不同的非遗技艺,走访一位位非遗传承大师,向他们请教,甚至拜师学艺。为了深入研究扎染技艺,走出上海,到云南大理白族扎染之乡,走访了不同的扎染技艺的传承人,并静下心来体验、学习。剪纸很多地方都有,考虑到年龄较小的孩子用剪刀有风险,教剪纸的老师就走出上海,向撕纸传承人学习撕纸技艺。就这样,教学相长,老师们越来越专业,对中华非遗项目的了解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以非遗手作作为切入点,为非遗营造多元化多业态的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走进非遗,这是“小天裁设计屋”成立的初衷。一年来,他们走进校园,走向学生,努力争取让更多的学校可以有类似这样传统文化及传统技艺的课程,中华手工艺文化正在一个个校园内开花结果。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