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原来这些羊啊马啊都是牛!
2021-02-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些羊啊马啊全部都是牛!牛年即将到来,在上海动物园的2021牛年生肖文化系列活动上,记者头一回长了见识。想要重新认识这些牛科动物?从 2月10日至4月5日的这一系列活动将能带来一次传统文化与科普教育的“知识洗礼”。

 名字叫羊却是牛 

牛科动物,属于偶蹄目牛科,是有蹄类中最成功最进步的一科,全世界约有140余种,中国约有28种。牛科除了牛亚科的牛族统称为牛,羊亚科的羊族统称为羊外,其它多统称为羚羊。羚牛、牦牛、角马、斑羚、旋角羚等都是牛科动物。所以,从分类学而言,牛是牛,羊是牛,羚羊也是牛,角马也是牛,是不是很神奇?

据介绍,上海动物园现有牛科动物14种90余头,其中在食草动物区对外展出的有12种,包括分布在中国的塔尔羊、岩羊、牦牛、四川羚牛和秦岭羚牛,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摩佛伦羊、印度黑羚、弯角剑羚、白脸牛羚、旋角羚、伊兰羚羊和角马。

伊兰羚羊体型非常庞大,是世界第二大的羚羊,雄性体重可达900公斤。看起来十分的魁梧,几乎完全不像是“羊”,更像是“牛”,胸、颈、肩部肌肉发达,它也确实属于牛亚科而不是羚羊亚科。但是脸部则像“羊”,头顶长有一对修长的角,角的根基部呈现螺旋状。虽然体型大,但伊兰羚羊性情比较温和,是跑的最慢的羚羊,最快的速度是40公里/小时,通常为22公里/小时。上海动物园伊兰羚羊家族兴旺,每年都会有数只羚羊宝宝在这里出生。

岩羊是穿行高山的“蜘蛛侠”,练就了“飞檐走壁”的功夫来躲避天敌的捕杀,能在70度的坡壁上利用有限的立足之地,是“攀岩能手”。作为唯一与岩壁接触的部位,岩羊的蹄子可能对它们出色的攀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弯角剑羚曾经是非洲北部最常见的动物之一,2000年,IUCN红色名录宣布弯角剑羚为“野外灭绝”。上海动物园目前饲养有弯角剑羚20余只。

也有叫“牛”的“六不像”——羚牛。它长相奇特,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羊,两只角长得像角马,因此被称作 “六不像”。这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字里既有“羚”又有“牛”,作为羚牛属唯一的成员,虽是牛科成员,但也是如假包换的“羊”,和绵羊的演化关系更为亲密。在上海动物园里,可以看到的是秦岭羚牛和四川羚牛。

 首个“牛宝宝”诞生 

今年是牛年,上海动物园内也喜迎2021年第一只牛宝宝。近日,非洲动物展区内一只旋角羚幼仔在牛年前夕诞生,目前已经满月,蹦蹦跳跳吸引了不少游客。

旋角羚原本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因头上长着螺旋扭曲的角而得名。因盗猎全球极度濒危,野生个体仅余百头,被IUCN评定为极危级(CR),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所幸的是,旋角羚的饲养繁殖相对较容易,上海动物园旋角羚家族也是枝繁叶茂,每年都能繁殖两三只。

据食草队技术员耿广耀介绍,小家伙虽然浑身毛茸茸的,但还是比较怕冷,毕竟素有“沙漠王子”之称的旋角羚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耐干旱却不耐寒冷。为了让小家伙过个暖冬,工作人员开启保暖设备为这个小家伙保驾护航,在室内添加了稻草,做了一个软床,还把室内的地暖打开。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就直接收入室内,有太阳的时候,门打开让母子俩自由进出。还为妈妈添加了高能量饲料,保证足够的热量和奶水来喂养幼仔。心细的妈妈十分会照顾孩子,天气暖和的时候会把小崽带到室外晒太阳。春节期间,游客们就能看到这只可爱的牛宝宝啦。

记者从上海动物园获悉,除了看不同的牛科动物、牛宝宝,一系列动物保护教育活动也将启动。如上海动物园与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举办的“走进羚牛的野外家园”唐家河动物图片展,会展示羚牛与栖息地、羚牛的野外邻居等;“牛年说牛”生肖文化展览则科普牛的知识:生肖由来、牛科动物知识、公园明星牛科动物历史等;还将举办牛年寻牛——游客自主探索活动、发现不一样的“牛”野趣100讲座、牛年超萌动物探索营亲子活动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