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苏州河|温情水岸,市民共建,人文情怀,一路向西
2021-02-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目前,苏州河静安段景观绿化已正式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市民游客漫步在苏州河畔便能聆听到百段配乐诗朗诵。只要扫一扫休息椅上的二维码,美文妙律即刻在身边萦绕。而诗歌还能被触摸到,因为部分佳作已被译成盲文,镌刻在河畔。在参与静安段设计的上海市政总院景观规划院设计三所所长助理、青年设计师马婧看来,此次苏州河静安段的沿途景观之所以很接地气,多亏了众多市民的参与共建。

  城市可阅读    文化打造滨水岸线  

接受设计任务后,马婧和同事们反复实地考察苏州河沿线。在考察过程中,马婧发现,晋元路附近不仅仅只有四行仓库一座历史优秀保护建筑,周边还有原交通银行总行仓库、大陆银行仓库等。于是,她和同事们决定充分研究场地空间关系,深挖区域历史底蕴,实现建筑、非机动车道、滨水绿地一体式打造,呈现街区式的景观界面。演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承载昔日的人文情怀。

“在设计滨水步道时,我们受到了优秀建筑的启发。在四行仓库区段里,我们结合整个区段的民族工业文化特色,向人们传播这份城市记忆,当居民们步行在这些能勾起城市记忆的铺装上,说不定会回忆起童年的老上海,记忆中的老路名。”

马婧介绍说,在设计时首先要保证的原则是苏州河沿线贯通尽可能打开公共开放空间,增加市民亲水体验和活动设施。此外,整个设计过程也秉承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鼓励市民参与到城市共建中。由此发起的百人百诗活动,征集了上千首诗,从中挑选了100首刻在苏州河的栏杆上。“我们提炼苏州河沿岸建筑符号,镌刻在河畔凭栏这样,视障人土在水岸游览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触觉感受到苏州河畔的街区风貌。我们还将二维码贴在坐凳上,市民扫一扫可以直接阅读和聆听100首优秀诗歌作品。”

随着设计的推进,一个个灵感迸发出来。不少市民表示,自己被“惊艳”到了。据马婧介绍,总商会区段河南路桥廊下月报壁画取材于1935年《商业月报》的杂志封面,与总商会建筑楼牌遥相呼应,车水马龙的钢板人物雕塑剪影,仿佛细述时间的连绵,再现老上海的车水马龙。

呈现在河南路桥下空间内的《玉兰花开》墙画,身穿典雅旗袍、优雅气质女性;车水马龙的老上海街头;上海展览中心、百乐门等勾勒出的静安天际线;朝气蓬勃的人们在鸟语花香中交谈……桥下空间重点景观“穿梭·畅想”此次亮相后也好评如潮。这让马婧和同事们感到分外骄傲。“桥下另一侧,采用了具有当代感的双面水波纹不锈钢材料,以连环画、摄影作品的方式,表现‘静安穿梭’的意境,展现静安的城市变迁。城市风貌的变化。”

马婧透露说,当时在勘察面粉厂区段时,他们也做了思考。希望历史建筑在城市中不仅仅是孤立的,建筑本身可以和景观文化交融在一起。希望苏州河静安段的景点完全建成后,更多人能驻足了解过往的历史。而事实上,苏州河静安段贯通的整体规划中,已经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包括二维码设计、百人百诗策划活动。未来,也希望他们对整个景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能有序参与治理。

  诗意来扮靓    百首作品呈现在母亲河畔  

“四行仓库是封面,上海总商会旧址是封底。苏州河水,编纂成目录,风和雨轻轻翻阅,舍不得合上……”冬日暖阳下,市民漫步于旖旎的苏州河畔,可观看、可聆听、可触摸这些诗歌爱好者们为母亲河写下的唯美诗篇。

今年1月11日,由苏州河贯通(静安段)公共艺术创作组等主办的“诗话苏河 ·阅读静安”主题诗歌征集活动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幕。本次诗歌征集活动从1403首诗歌中遴选了100首作品呈现在苏州河畔。为了让苏州河之美传播得更广,也让诗意流淌得更远,部分诗歌还被刻在了苏州河边。

如今沿着苏州河静安段漫步,河边的防汛墙及栏杆上呈现着用中英文、盲文镌刻的阅读沿河老建筑及描写苏州河的诗词。让市民和游客感知苏州河的文化和诗意。

这些文化铭牌从设计、制作到最后呈现,离不开参与的设计团队、盲文翻译团队、制作团队的的各方紧密的协同工作。

大量的盲文翻译工作由全国自强模范韩颖(盲人)带领的盲文翻译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加班加点完成后,经由公共艺术设计团队将纸质盲文通过电脑软件将十几万个盲文点绘制成可供铸造金属铭牌用的文件。从盲文翻译到盲文绘制转换的过程中,双方团队经过几轮的反复校对,以确保盲文的呈现正确性。

文化铭牌的制作则由首届上海工匠李西岳铜艺创新工作室指导监制,既要确保图文、盲文精细优良的高品质,又要在限定的工期内制作完成,工艺技术上采用陶瓷型铸造工艺,一块牌一个模具,高精度铸造、精细打磨,呈现高品质艺术作品。

  05后书写    《苏河人,静安梦》  

让马婧等人喜出望外的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设计初衷最终得到了实践。近日,百段朗诵音频已同步上传至喜马拉雅APP。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家中饭后,这些由市民自己创作的苏州河的诗歌随时都能在耳边响起。

来自静安区风华初级中学六年级学生赵弘毅的参赛作品是《苏河人,静安梦》,获得此次赛事的二等奖。“苏州河是一条希望河,明珠玉带栉比高楼,阿拉学生孜孜以求。苏州河畔的人呵,既静且安。”

赵弘毅表示,这首诗歌,是他以苏州河的历史为纵向轴线,以静安区中的“静”和“安”两个字为横向轴线,用三代人经历来写苏河人对静安梦的追求。赵弘毅回忆说,自己诗歌的第二段是妈妈儿时记忆,那时她住在弄堂里,家中只有十几平米大小。妈妈说那时虽然艰苦点,但一个弄堂里厢就像一个大家庭。

2008年出生的小赵表示,现在,苏河人实现自己的静安梦,一个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时代,是令人神往的时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