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宽视野的调研,为全国人大代表建言献策打下坚实基础
2021-02-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2020年以来,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工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开展各项履职活动,切实提高活动实效,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落实。其中,更宽视野的调研,正为代表们建言献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推进双向互动

扎实做好联系代表服务保障工作

在积极推进双向互动,扎实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方面,目前上海代表团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联系代表7人,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11人,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做到全见面、全覆盖。

在联系内容上主要是听取四个方面情况:即听取和了解代表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和了解代表对议案建议办理的满意情况;听取和了解代表对“一府一委两院”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的情况反映;听取和了解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作用、协助政府推进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在服务保障上注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组成人员与代表的常态联系。二是建立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活动工作台帐。三是注意做好三个结合。即:联系代表活动与常委会组成人员到各地开展集中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结合起来;与历年全国人代会、历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起来;与每次代表学习班结合起来,有针对性邀请代表参加,以提高联系代表频率,确保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落到实处。

真实了解社情民意

持续开展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

从去年6月下旬开始至10月底,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了以“保市场主体,为激发市场活力、恢复市场运行注入强劲动能”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据统计,共有56位代表参加今年的专题调研,占代表团总数的96.5%。

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专题调研全部安排在上海市内进行。调研过程中,代表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座谈交流、走访企业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力求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调研既立足上海、又着眼全国,全方位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既抓住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注重微观操作、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意见建议。经过调查和分析研究,形成了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

同时,不断总结经验,转化调研成果,形成长效机制。在积极推进调研成果转化上,把调研报告汇编报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转相关国家部委研究处理的同时,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参阅。另一方面,研究如何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通过法定的履职形式使调研成果真正发挥作用。

为做好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准备工作,从去年10月中旬至12月底,围绕12个主题条线路,53人(次)全国人大代表与上海市人大代表一起开展了会前集中视察活动。

对此,代表们反映,今年集中视察工作时间安排更加科学合理,视察线路选择更丰富、参与次数更多、了解掌握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等方方面面工作数据更全了,对出席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发表审议意见以及提出高质量的代表议案建议很有裨益。同时,与市人大代表一起开展集中视察活动,也畅通了各级代表之间的联系互动和民意传递。

根植疫情一线

充分发挥代表职能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场“大考”里,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也积极交出答卷。

充分发挥代表根植一线这一优势,各位代表迅速采取行动,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大量有深度、有温度的代表建议,有力推动工作抓实抓细。 

丁光宏代表提出了关于尽快建立国家医疗急救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议;王俊峰代表提出了关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立法的建议;陈晶莹代表领衔提出了关于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议案…… 

市领导李强、应勇、蒋卓庆代表等多次亲临一线检查指导疫情防控情况,并形成共识: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上海落实到位。

廖昌永代表携女儿廖敏冲一起应邀参加了抗击疫情歌曲《保重》的领唱、合唱。邵志清代表担任致公党上海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积极组织协调捐款捐物,截至2月12日,共收到广大致公党员及一些社会团体捐款共计81.5万元。向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航天医院和湖北省孝感市第一医院捐赠市场价值约50万元的动态空气消毒机、臭氧熏蒸机、消毒液制造机等设备共71台。

汤亮代表作为奥盛集团当家人,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多次召开视频会议,严防死守,压实企业各级干部的责任,带领员工迅速行动,群防群控,不留死角,不折不扣地做到疫情排查全覆盖。利用复工时间推迟至2月10日的窗口期,抓紧采购口罩、消毒器材等防护物资,全力保证奥盛集团在元宵节后的顺利复工。

沈彪代表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建立了北管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带领大家及时制定防疫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排摸人口底数,迅速构筑起了疫情防控三道防线,即:道口哨卡守牢“交通关”;封闭管理守牢“进门关”;联勤监控守牢“细节关”。同时,他把加快推进企业开工复工复产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切实做到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截至2020年3月25日,北管村内已批准复工企业达到121家,复工率达到89%,为嘉定区全面复工复产起到了引领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