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永乐村开出一朵年产值2000万元的“致富花”
2021-02-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上海崇明区获悉,作为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近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始终被崇明摆在优先位置,勇当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先行者。将乡村振兴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相结合,更成为崇明推进乡村振兴的独特之处。

  一朵年产2000万的致富花  

崇明区庙镇永乐村是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村里的上海姿蔓西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个藏红花球茎整齐摆放在储物架上,顶部的水空调吹出凉风,让大棚保持在25℃温度和85%湿度。合作社负责人万建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总共种植藏红花球茎20亩,大概能产20公斤藏红花花丝,一年下来能有60多万元的净利润呢。”

万建达是永乐村的藏红花种植大户,像这样的合作社,村里共有5家。“在合作社成立以前,我种植的藏红花只有两亩多,合作社成立后,村里提供了不少技术指导,我的藏红花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规模也逐渐扩大了。”每年年底采摘藏红花花丝的时候,他还会雇佣周边五十多名老百姓一起帮忙。

据了解,庙镇种植藏红花已有近40年历史,种植户超过1000家,其中500多户种植农户都集中在永乐村。永乐村的藏红花种植面积超过700亩,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藏红花成了村里的“致富花”。

随着近几年藏红花陆续在安徽、浙江等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永乐村决定改变过去农户各自为政的模式,村“两委”班子结合实际,大胆尝试,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联系销售渠道、争取扶持资金,农户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除了将藏红花花丝作为药材销售外,永乐村还积极对接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开发了包括藏红花面膜、藏红花花丝礼盒等系列产品,不断提升藏红花产品的附加值,有效提升农民收益。

永乐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刚告诉记者,一朵藏红花,还给村里带来了各种“衍生产业”——藏红花文化旅游节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藏红花的独特魅力,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高品质藏红花标准制定等等。

  一朵高颜值的文明花  

在如何发展特色产业经济、为百姓增收方面,村里交出了美丽的答卷。在提升永乐村颜值方面,村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为村居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美颜。

来到永乐村,展现在眼前的是这样的场景:村内道路笔直干净,公共绿地中点缀着各色花卉,休息驿站上传来居民的连连笑声……在村里走一圈,不难看出永乐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出的努力。截至去年,永乐村完成2.2公里主干道永新路“白改黑”“通信光缆入地”工程,打通村内13条“断头河”;对主干道永新路两侧110幢民居实施风貌塑造,完成56户“小三园”建设、农户五棚整治,并在民居周边完成百亩“田园花海”建设。

给村子美颜过后,如何维持高颜值,需要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这是永乐村所有村干部的共识。如何在党建引领和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村内环境,村里想了不少办法,其中“红花永乐幸福公约”的制定,为维护村内环境开了一剂“良方”。

所谓红花永乐幸福公约,实行的是红花“周”积分制,村里每周组建村民道德评议团,不定期对村民宅前屋后环境卫生、垃圾分类、遵约守规等情况进行评议,积分结果将与评先推优、相关补贴享受等直接挂钩,倒逼村民提高个人修养。

在永乐村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有一个评分牌,根据幸福公约的评分,有的人家上面有五朵红花,有的只有四朵三朵。“这让不够自觉的居民看到榜样,也能让缺乏内生动力的农户提升自觉性。”王正刚说。

此外,永乐村还组建家庭河长、田间路长、庭院环长、菜园管家等多支自治团队,让村内每一条道路、河道和宅前屋后环境卫生、“小三园”维护情况等都承包到户、责任到人,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明星河长、明星段长、明星环长、明星园长评比,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建、自己管、自己护。

  围绕生态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任务。近年来,崇明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也取得了诸多成效。

在崇明,美丽乡村的风貌远不止永乐村一个,农村的环境风貌切切实实实现了“新提升”。尤其是围绕花博会建设实施的“迎花博、治五棚”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乡村突出环境问题。扎实推进村庄改造专项建设,结合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市、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全力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截至去年,累计开展34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其中9个村列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

农业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负面行为清单制度让人耳目一新。在岛上,蔬菜不规范种植、水产不规范养殖等负面行为被大力清退。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87%。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成辐射全域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观测试验站,整合引入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专家团队资源,积极打造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探索形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崇明样本”。正如万建达一样,岛上的新型农民也因此多了增收致富“新路径”,各类高水平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农民长效持续增收,以生态保障促农民增收。

这里的农业更是智慧的、现代的。国内一流数字企业纷纷进驻,完成了崇明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试点建设运行,推动绿色蔬菜“机器换人”基地创建,推广拓展蔬菜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试点基地。港沿智慧生态花卉园、恒大·上海高科技农业基地等一批现代花卉项目加快推动了花卉产业提能升级。探索形成全域生态农业大循环应用模式,全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耕地集中连片度,加快“筑巢引凤”,先后吸引行业巨头进驻,崇明“世界农业工厂”图景初现,全区初步形成以重大农业产业项目为核心的四大产业集群。

据介绍,2021年崇明区委、区政府共明确了100个重大生态项目,其中乡村振兴战略类共13个项目,总投资约27.18亿元。目前,100个重大生态项目中半数以上已经开工,这也将是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重要抓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