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文艺报春早,沪文艺界联手奉上红色经典庆祝建党百年
2021-02-2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我今年91岁了。能活到今天,我是一个幸福的老人,但是回想我走过的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路走来,很多战友倒下了,没能活到今天。冷静下来时我总想到,没有千百万革命先烈的牺牲,就不可能有共和国的诞生。”2月25日,《红旗颂》的作者、著名作曲家吕其明老先生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天,上海各大文艺院团吹响“集结号”,宣布将于2021年2月至4月期间,联手奉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包括《红旗颂》在内,上海文艺界的“红色家底”将一一亮相,带领观众共忆峥嵘岁月,以契合新时代的精神状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亮出红色经典舞台作品“家底” 

新中国成立以来,身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上海文艺工作者,参与、见证了党领导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创作了无数红色作品,弘扬革命精神、传播红色基因、鼓舞人民士气。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红色经典舞台艺术作品。

此次展演季,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共同承办,上海文艺界纷纷亮出“红色家底”,9家文艺院团献上的12台红色优秀经典作品,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线上与线下共同发力,致敬党的百年华诞。

参加展演的作品中,既有芭蕾舞剧《白毛女》、越剧《家》等展现党领导人民反抗三座大山黑暗压迫的红色经典;也有交响乐《长征交响曲》《红旗颂》《铁道游击队组曲》,京剧《杜鹃山》《智取威虎山》,评弹《王孝和》,歌剧与沪剧《江姐》,沪剧《芦荡火种》等歌颂革命先辈信仰坚定、甘洒热血、英勇奋斗的不朽名篇;还有沪剧《挑山女人》等讴歌中华民族美德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以及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创作出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除了线下展演,线上音乐会《唱响百年梦,扬帆新时代》还将带来钢琴协奏曲《黄河》等深受观众喜爱的红色经典作品。这些在岁月中给人们留下红色记忆的作品,展现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文艺工作者们用艺术语汇传递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初心与使命。

打头阵的,是上海交响乐团。2月27日,《唱支山歌给党听》《长征交响曲》将在上交音乐厅主厅上演。团长周平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上海交响乐团可以说年终无休,今年过年的时候,初一到初六都在演出,过完元宵就马上投入了这场重大的展演。我们是展演季的第一场演出,意义重大,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拿出一部重量级的作品,最终选择了《长征交响曲》,一部作品就差不多要占到一场了。而开场选择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是我们驻团作曲家朱践耳先生创作的、全国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是今年的主旋律,也是用它向所有的老一辈的艺术家、向我们的红色经典致敬。”

 凸显上海红色文化标识度 

回首过往,从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到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再到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建党百年征程中的每个重要关键节点上,上海文艺工作者始终勇立潮头,“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脚步从未停下。

“以历史为笔,以激情作墨”,这些发端于上海红色文化源头的作品每每上演,都会激发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激荡起人们脑海中的红色记忆。红色经典之所以能如此打动人心、常演不衰,除了作品中一个又一个可亲可敬的故事、一位又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和人物向观众传递了“为信仰奋斗终身”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激扬人心的“精气神”,让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心中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奔涌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

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日子里,上海文艺院团集中推出这些原创红色经典作品,旨在引领广大观众在重温红色经典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进一步提升上海红色文化标识度。

上海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是沪剧的代表人物,她的《挑山女人》影响极大。她告诉记者:“作为一部已经连演十余年并常演常新的经典剧目,我们没有在获奖后就停止演出,2017年在《挑山女人》五周年纪念之际,我们的传承版成功上演,由我的学生金洁担任主演,获得了沪剧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2017年《挑山女人》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全国巡演后,该剧在全国戏曲界引起了一股‘挑山热’,目前已被豫剧、蒲剧、壮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移植,真正地起到了传播交流推广的社会效益。”

 讲好红色故事致敬党的百年华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各文艺院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致力于在传承红色文化上做出新的努力,通过经典重述方式鲜活讲好红色故事,用艺术语汇传递红色精神。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之际,上海文艺工作者积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复排复演工作,让红色经典焕发更强生机和活力,以饱满的热情和姿态向党的百年华诞汇报。

此次展演汇聚了沪上文艺界一批艺术名家,9家文艺院团集体出动,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活力全情投入复排复演,在重现经典的同时,让这些主旋律力作更添新意。《挑山女人》的经典版与青春版交替上演,两代人的轮番献艺让挑山精神不断延续;深入人心的《江姐》通过经典版与青春版的演绎,在艺术传承中为作品注入新的内涵;从第一代大春凌桂明到第六代大春吴虎生,芭蕾舞剧《白毛女》已走过了五十六载春秋,此次展演还将体现对前辈的致敬;重新复排的《杜鹃山》在力保经典韵味的同时,还将在舞台呈现上进行更多的提升。这些作品将带给观众全新的观演体验和欣赏感受,让观众更好地走进作品所展现的波澜壮阔岁月,感受时代力量的激荡。

芭蕾舞剧《白毛女》,对如今拥有国际名声的上海芭蕾舞团,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剧组正是上芭当年成团的基础。上芭团长辛丽丽本人,也是其中角色喜儿的历代扮演者之一,她告诉记者:“我觉得《白毛女》对我们上海芭蕾舞团来说,意味着红色基因的传承。芭蕾舞团发展过程中,不是没有经历过困难,但总能走过来,就是因为它有这种核心力量的存在。今年是建党100年,我们舞团也推出了最年轻的20岁左右的阵容,和当中一代的阵容一起,通过这次红色经典的展演,通过一代一代年轻人去跳这个舞,将红色精神继承、传递下去。”

上海歌剧院的保留节目歌剧《江姐》,也已经演到了第六代。许忠院长告诉记者,现在这一代的“江姐”扮演者已经拜第一代“江姐”任桂珍为师,就是红色的传承:“红色是我们歌剧院的一种记忆、一种烙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还获悉,这次红色展演季为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仅在中心城区演出,更努力向“五个新城”拓展和延伸,赋能“五个新城”的文旅建设。这些来自上海文艺院团的红色经典,将以一台台生动的“文艺党课”新形式,让当地观众的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入耳入脑入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