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黑背是一个战士——长篇小说《蓝海金钢》后记
2021-02-28 生活

陆颖墨

《蓝海金钢》是我写的第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中的黑背,是德国牧羊犬的俗称,这是一类在19世纪就被看中,并经过多年筛选培育的优秀犬种,灵敏机警,有强健的体魄、出众的智商,是当之无愧的工作犬之王。

黑背是最容易和人类沟通的一种犬,世界各国也把它当作培养军犬的最佳选择。在我军,黑背的传奇故事和赫赫战功数不胜数。从雁北大漠到湘西密林,从青藏高原到热带雨林,军营里都能看到黑背的身影,听到它们的传说。但是,我国的军犬走向大洋,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驻守西沙开始的。海洋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战场,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金钢就是这样,走进了西沙,走进了南海的深处,用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走进了深蓝。

年轻时,因工作需要,我参与过海军军犬训练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目睹了军犬的训练,为这些“特殊战友”的高超本领惊叹。与军犬教员交谈时,听到了不少发生在军犬身上的传奇故事。我还帮助部队去挑选了一条军犬。我记得车子到我们机关大院停下,那条军犬刚跳到地面,不远处一群正在打篮球的水兵,扔下篮球,都围了过来,赞叹:“哇,多好的黑背!”后来再见到那条军犬时,它已经是即将退役的老犬了。我特别感慨:军犬也和海军战士一样,为守卫祖国的海疆,一直默默奉献,直到老去。

几年前,我们和保卫部门一道研究一个军港的防护方案,为了验证实战性,邀请了海军陆战队的“武林高手”们带上军犬模拟,分成两拨,一边攻,一边守,各出奇招。攻击中,一条军犬爬了好几公里山路,其中有不少路段是军犬不擅行走的陡峭台阶。下山时,这条军犬的前爪扭伤了,忍痛冲到了目的地。任务完成后,它发出了轻微的哼声,有点儿像小孩子哭。现在想到这件事,耳边似乎还会响起那声音,心里像被什么划着。

军犬是这样忠诚、聪明而勇敢,但是走向未知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它们也面临各种生死攸关的考验。

那一年去西沙,听说南沙礁堡上的一条军犬,在不到一个篮球场大的地盘上待了一个多月,成天面对海天一色,加上高温高湿高盐,憋得不正常了。礁上的战士不忍看着它变疯,用罐头箱子做成个简陋但异常结实的木筏,放上淡水和罐头,让军犬在木筏上独自漂流。也许,战士们是为它寻找万分之一的生机,更主要的是不忍心看着这位战友在他们面前毫无尊严地发疯而被处死。在茫茫的南海,那个小小的木筏能承受多大的风浪?那条军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为了给那条独自漂流的军犬寻找生路,我启动了一个历时多年的“科研项目”,不停地寻找它漂流成功的可能性。从漂流工具(谢天谢地,后来礁堡上都配上了橡皮筏子),到漂流食品,再到风浪中筏子翻了如何自救,都要一道道闯关。单位有一位中国海洋大学的高才生,闲暇时我多次找他探讨海流的成因和流速流向……终于,我在小说《蓝海金钢》中,为那条军犬找到了一条搏击之路、希望之路,我的心病也治好了大半。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么多年为一条军犬这样执着有些可笑。想想是有点儿犯傻,可写完这篇小说,我的内心平静了许多。

在《蓝海金钢》中,主人公有两个,除了军犬金钢,还有海军战士钟金泽。这是必然的,因为军犬的优秀离不开军人的付出,离不开朝夕相处的战士对它的关心和帮助。围绕军人和军犬的共同成长,还有很多创作的空间。军犬的形象我已经胸有成竹,战士应该是什么形象呢?此时,一个“最差”的战士忽然在我脑海浮现。

我想到一次训练时,面对一个两米多高的墙,陆战队的一位连长说:“我们连里最差的战士,不用一分钟也就过去了。”有位专家问:“能不能把最差的找来?”连长愣了一下,很为难。专家是为了收集数据,但这样会挫伤战士的自尊心。好长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个战士要是知道,自己是连长心里最差的,会怎么样?其实,“最差”不是永恒的,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念和方法,就能超越自我。以这样的战士为主人公,追寻他的成长过程,比塑造一个完美人物更有意义,也更符合军队生活的真实情况。军犬也是,在成长中必然经过许多艰辛,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勇士。

(《蓝海金钢》,陆颖墨著,202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陆颖墨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