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家生态环境信息化的建言者
2021-03-02 专题

凌焕然

在复旦大学上学时,1989年出生的凌焕然与70后的师兄王伟就有过不少合作的研发,在学术和理念上都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并相约一同创业。

毕业后,凌焕然就与王伟一起实践当初的约定。复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将目标锁定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并开始高速启动。

凌焕然表示,无论在企业中担任什么职务,自己都是环境学专业起家,投入到国家的生态环保事业的初心从未改变。她也希望复凌科技在推进国家生态环境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参与者,也能扮演建言者的角色。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因为信任与约定开始了创业之路

对于凌焕然来说,创业是一个比较意外的收获,这源于她和复旦的同门师兄王伟之间的一个约定。“在复旦大学,我认识了我的师兄王伟,他是70后,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后来回到复旦读博士。其间我和他合作过很多科研项目,包括一些地方的研究性项目,彼此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凌焕然回忆说,复凌科技其实在2013年就创立了,但公司真正运营是在2015年。因为王伟还在完成他的博士学业,而自己则在2013年毕业后来到上海市建交委工作,直到王伟完成学业,凌焕然也选择了离职,并一起开始了创业之路。

复凌科技的定位一直都是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大数据服务,当时是属于比较超前的,“那时候整个生态环境信息化还处于不断成长、不断丰富的阶段,而大数据必然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物联网为基础,为治理和改善环境提供服务。”凌焕然说,“在推进国家环境信息化进程中,复凌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建言者。”

角色转型,从幕后走到台前

凌焕然坦言,在创业之初,自己和王伟并没有特别多的雄心壮志,公司的整体氛围和风格是比较学院派的,踏实和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只求学以致用。

但既然是创业,就必须对接市场,而不单单是技术和专业方面的。所以当复凌科技不断发展业务时,也会遇到一个个瓶颈,这些瓶颈在于他们不能纯粹拿技术去开拓,而是真正要商业化运作,从市场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去定位公司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个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过程,如果和市场脱离远了,你研发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研发动力又会在哪里?”凌焕然说,“我和王伟起初都是比较偏技术方面的,可以说我们还是比较幸运地度过了这个转型期。2015年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笔10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这笔融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股督促的力量,督促我们在做好业务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能力和市场化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伙伴加入复凌的团队,凌焕然和王伟也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和转型。王伟仍然负责技术,凌焕然则主要负责产品市场和运营这一块。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优化,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在想办法改善环境。而复凌科技主要面向的就是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为他们的管理提供技术手段,提供解决方案。

“学院派”投身创业,希望激励更多后来者

复凌科技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创业的过程,最开始以技术起家,即便有市场化的过渡阶段,包括一系列的破圈、跨界,但凌焕然表示,技术自始至终是复凌永久的制高点。

复凌的团队很多都是来自高校的学生、老师、专家,可以说学院派的气息很浓。当初取名“复凌”,这个“复”字就代表着复旦大学,“凌”代表着壮志凌云,恰好也是凌焕然的姓氏。“我们复凌团队与复旦大学一直有着深度合作,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人才上。”凌焕然介绍说,“复凌团队中有高校的老师,其中很多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国家层面在制定政策时,有着豪华的专家阵容在出谋划策,相比而言,地方上就没有这样的资源。而我们复凌团队希望承担这样一个作用,更接地气。我们既有产学研的科研底蕴和科学形态,同时我们也有应用,有实践落地能力,能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从开始创业到如今担任复凌科技COO这个角色,凌焕然表示这一路走来都是基于自己的性格:“我觉得我创业最大的底气在于我是属于责任心为导向的性格。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挑战,这个任务到了,我就要尽责地把它做好,也是不负同门师兄这个团队对我的信任。”

在凌焕然看来,创业有点像打游戏中的升级机制,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怪兽”,有些“怪兽”会让你非常棘手,但也是通过一次次的挑战,让自己不断升级,不断强化。“我的运气不错,总体上这些‘怪兽’都被我克服了。”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