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呀嘿”特效凉了?变脸软件凌晨下架,律师:小心泄露信息
2021-03-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近日,一款“蚂蚁呀嘿”的特效视频在网上走红。在抖音,该话题已有27.5亿次播放量。社交软件的热度带动了“变脸”软件Avatarify,使其下载量超过微信和拼多多,登顶App Store免费榜。3月2日凌晨2点,Avatarify在苹果商店被下架。同时,在淘宝上依然有网店可以代为制作“蚂蚁呀嘿”特效,最低单人照片只收取5元的制作费用。

律师表示,如果上传者未经他人同意擅自甚至恶意提供他人的素材用于制作视频,上传者面临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同时律师提醒,随着智能应用和刷脸认证的普及,相关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用于登录应用软件,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

抖音27.5亿次播放量

有家长用孩子身份证照片做特效

伴随着洗脑的背景音乐,马斯克、马云、德云社、复仇者联盟、甄子丹和吴京等大佬纷纷摇头晃脑,唱着“蚂蚁呀嘿”。

这款软件通过AI变脸术让图片动起来,为网友带来新奇好玩的娱乐体验,同时,蚂蚁呀嘿短视频的灵魂在于背景音乐,为人物增加了反差效果,让很多人称“闭上眼睛脑子里也是这首歌”。

截至当前,抖音上的#蚂蚁呀嘿#话题已达到27.5亿次播放,累计发布了20W个视频。在这款特效走红后,网上也流传着不少教程,在“变脸”软件Avatarify里,导入一张照片,选择相关的特效后,软件即可以生成一个带配乐的动态的小视频。

除了常见的影视剧照和生活写真,网友的图片素材五花八门,甚至还有用身份证照片进行制作上传。从身份证上的信息来看,视频话题下还包括一些年龄在10岁以下儿童的“蚂蚁呀嘿”。

虽然被打上了厚厚的马赛克,但是依然能看到孩子的正脸、姓名、出生日期和籍贯。从账号运营和名字可以推断出,这些基本上都是父母用子女身份证制作的“网红视频”。

可以看出,社交平台对于此类AI黑科技的热衷,一定程度上潜藏着很大的商业机会。但平台对相关内容的监督和管理责任还远远没有到位。

曾登顶App Store免费榜

“变脸”软件Avatarify今日被下架

“蚂蚁呀嘿”特效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普及,一方面因为有无数名人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该特效的上手也比较容易,只需要利用Avatarify或者剪印进行核心特效制作即可:在app 中选择一张图片,即可开展一番表情操纵,最终生成想要的人脸视频了。

记者首先导入了一张静态图片,发现照片中的五官会随着视频中真人动作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挑眉毛、眨眼睛、说话等动作,看起来就像是换了个人。在“黑科技”的加持下,似乎没接触过特效的小白也只要十分钟就能做出满意的视频。

据了解,在去年疫情期间,该应用的作者Ali Aliev觉得在ZOOM上进行视频会议时太无聊,于是基于first-order-model开发了一个能够把别人的照片套在自己脸上的“变脸”软件Avatarify,并将其开源。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风靡一时的“变脸”软件Avatarify。

记者发现,社交软件的热度带动了制作特效的软件Avatarify,致使其榜单排名大幅提升,下载量超过微信和拼多多,登顶App Store免费榜。然而在3月2日凌晨2点,Avatarify下架App Store,原因未知。

从爆红到凉凉,“蚂蚁呀嘿”只用了几天时间。

淘宝5元即可代做

特效制作月销上百好评无数

虽然应用下架了,但在网络平台上,有不少商家表示可以提供代为制作特效视频的服务。其中一家商家的信息显示,月销达到了334,据商家称,只需一张高清的图片,就可以获得一个原画质的“蚂蚁呀嘿”视频。单人照仅需5元,人数越多,价格越高,出图时间也根据照片中人数的多少有所不同。

在这家店铺中,记者发现特效制作的产品名称为“平面广告产品”。随后,记者购买了单人照片之后,将照片发给对方,添加微信后,5分钟后就收到了对方制作而成的特效视频。

“我们对图片没有要求,而且不会泄露隐私。”该名淘宝店家表示:“视频我都留着,内存也不够呀。”

数据显示,该店大量的订单集都中在近期。商家称:“最近的单子都是做这种特效的,定制的人有很多。”

在评价中,基本都是对于快速和效果的好评。“设计很快,几分钟就出来了。效果不错,我儿子看到很喜欢。”“太好笑了,很快就发过来了。”

 ▼ 法律专家提醒 ▼ 

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

使用换脸工具,以及委托网络商家制作短视频,是否万无一失呢?法律专家表示,“蚂蚁呀嘿”式的魔性视频在娱乐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律师郝晓宁表示,某平台上的商家会要求提供照片或视频素材,如果上传者未经他人同意擅自甚至恶意提供他人的素材用于制作视频,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上传者面临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

此外,上传本人的照片或视频亦会产生潜在的风险,一旦平台商家存储不当,相关信息可能被恶意嫁接在淫秽物品用于牟利,一旦传播会对本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随着智能应用和刷脸认证的普及,相关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用于登录应用软件,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

 ▼ 信息专家表示 ▼ 

“人脸特效”泄露信息风险较大

这并非是“人脸特效”第一次走进我们的生活。此前的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谈到人脸识别技术时,一句“有的技术在三公里之外就可以识别人脸”震惊四座。

“蚂蚁呀嘿”实际上是一种图形算法,它已经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许多图形计算都取得了令人惊奇的进步。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曾在人脸识别问题上,接受过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他表示,虽然生物认证现在很普遍,门禁、线下支付和监管部门都有应用。但是除了监管部门风险较小之外,其他领域依然存在着较大风险,尤其是在网络支付上。

他表示,生物认证最大共性是唯一性。我们有独一无二的脸、指纹和虹膜等。正是这种唯一性,使得大家认为生物认证是安全的。“一旦采用生物特征认证,就一定会有特征数据库,所有的数据只要进入电脑,就会被转换为电脑代码。”

“电脑或手机上的密码都是可更换的。一旦你的脸部信息被采集,它就转化成电脑上0和1的代码,当它被不法分子获取,你唯一的身份数据就丢失了,而且永远无法再生。”谈剑锋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