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杨子荣”傅希如:红色经典也能吸引年轻人
2021-03-0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3月20日启动的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特地将红色京剧经典《智取威虎山》作为开幕演出。“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的豪言壮语将再次在东方艺术中心舞台上唱起。而担任此次演出的主演的是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傅希如,他是上海京剧院第六代“杨子荣”。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1958年首演以来,历经无数次修改和打磨,成为上海京剧院经典保留剧目。该剧自1991年恢复演出以来,至今已成功演出数百场。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智取威虎山》首演以来63年,已诞生七代“杨子荣”,除了初代“杨子荣”童祥苓之外,又陆续有过张学津、耿其昌、章晓申、何澍、范永亮、李军等几位“杨子荣”扮演者。而1981年出生的傅希如,被认为是目前正当年的“杨子荣”的诠释者。

在今年央视牛年春晚上,傅希如刚刚演唱过“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等《智取威虎山》的经典唱段。自2009年接演“杨子荣”起,他目前已经演了100多场《智取威虎山》,水准也日渐娴熟。傅希如今天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因为《智取威虎山》太深入人心,前辈演员塑造的形象早已成为经典,所以接演“杨子荣”是有压力的。

傅希如在接演之初接受了童祥苓的执导,前辈演员的关怀让他很快能够胜任角色。不过傅希如坦言,虽然演了这么多场,但每一次演仍然会有压力。因为杨子荣的唱段紧密,充满激情,还需要演员边演边打边唱,不像传统戏可以歇一歇,因而更累更难。

换装也是一大考验。比如第四场“定计”与第五场“打虎上山”之间的换场仅150秒。在这段时间里,台上的舞美需要更换布景,主演傅希如需从军装换成土匪装,并且在换装的间隙还要调整气息唱完一句“二黄导板”,这没有剧组人员的默契配合,绝对拿不下来。几年前有人将这惊心动魄的换装拍成短视频传到网上,引起了轰动,傅希如也成了上海京剧院的“流量小王子”。

演《智取威虎山》十多年,傅希如也在一次次地接受教育。他说,现在演出条件好了,一场演下来还会这么累,当年前辈演员演的时候一定付出了更多,这都是英雄的精神和风骨在感召着自己。当然,作为第六代“杨子荣”,傅希如也在探索自己的艺术特点。他说,相对于样板戏而言,现在的《智取威虎山》更讲究演员的个人理解和表现,完全从人物出发去诠释个性。

 == 对话 == 

英雄人物也有七情六欲

记者:作为第六代“杨子荣”,你在艺术创造时如何体现新的特色?

傅希如:过去我对“杨子荣”的理解是比较符号化的,就认为他是视死如归,排除万难,不畏艰险,是神一样的存在。后来我去了渣滓洞、红旗渠、井冈山,听了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我觉得英雄人物也有七情六欲,是革命和信仰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所以我就尽量避免脸谱化的人物塑造。比如剧中我有一句台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过去我只求字正腔圆,拖音拖得漂亮就行。现在我力求深情,即便叫好声少了,我也觉得值。说到底就是走心。

记者:从《智取威虎山》到《浴火黎明》到《换人间》,你近年演了很多红色主题大戏,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这些经历对于你塑造杨子荣有什么帮助吗?

傅希如:我是觉得越来越好,渐入佳境。比如我演了《浴火黎明》之后,演《智取威虎山》就觉得更加深入准确。但也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物的区别。这些英雄人物都是30岁多岁的男性,要演出区别还是要从生活环境、从业经历、职级等方面去进行细化。

记者:你觉得京剧,特别是红色经典如何吸引青年人?

傅希如:我演《智取威虎山》至今,观众从一开始老年人为主,发展为现在以中青年为主。我想一方面,《智取威虎山》是讲中共党员打入土匪内部的故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间道”,“无间道”的故事大家都是喜欢的。另一方面,如果说老年观众主要还是怀旧,现在的中青年观众更注重情节和演出技巧。只要这些能够满足要求,就可以吸引到青年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