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胡卫委员的这个提案上了热搜,青年委员们一起给“空巢青年”支招
2021-03-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前不久,“除夕洗澡初二才出来,独居女生被困浴室30个小时”的新闻频上头条,引发大家对“空巢青年”的关注。

不结婚,不生娃,不想见人。在这些“空巢青年”的生活中只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手机和外卖。今天(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撰写的《关于推动“空巢青年”群体向“筑巢青年”群体转变》的提案冲上了热搜,引来青年朋友的热议。

“空巢青年”

身心问题和婚恋问题不容忽视

自上海两会开始,本报就持续关注“空巢青年”的话题。在这份提案中,胡卫给“空巢青年”做了明确定义,即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主体以租房为主)的成年人群体。

胡卫认为,“空巢青年”人数的持续攀高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空巢独居的生活方式,客观上相对缺乏家庭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其次,孤独感、空虚感、缺乏情感寄托、依赖外卖、依赖虚拟网络等诸多状况是不争的事实。在诸多因素下,‘空巢青年’群体中出现身心问题的人群比例日渐增加,其身心状况不仅对相关个体造成极大困扰,也会相对形成一定数量的群体困境。”

此外,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持续攀高的“空巢青年”人数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结婚率和生育率。家庭是国家的最小但最基本的组织单元,不管是各地区不断突破的离婚率导致的“有巢”退返“空巢”人数,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婚恋困难“空巢”人数,其对结婚率和生育率都有着极其现实的影响。

“当然,我写这份提案,不是为了对‘空巢青年’催婚。”胡卫解释说,空巢分为两种,主动空巢和被动空巢。对于主动选择独居甚至独身的个体生活方式还是要予以尊重的。但对于被动空巢的青年,则应该给予足够的关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多种多样,房价高企,特别是对不符合购房标准的单身青年,不仅没有政策扶持,反而限制购房。”

当然,胡卫认为,“空巢青年”未必人人都要买房,他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组合拳。

建议多方助力

帮助和推动“空巢青年”变成“筑巢青年”

在采访过程中,胡卫透露说,自己也关注到了那位被反锁在浴室里的独居女生的新闻。对于单身独居的女青年来说,还涉及居家的人身安全问题。他认为,现在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保护年轻人隐私的前提下,上海现有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是否能和“空巢青年”的需求对接起来,将他们纳入求助体系。

“国外的社工和社团很成熟。国内是否也可以借鉴好的做法,这样,‘空巢青年’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找社工咨询,化解一系列问题。”胡卫认为,随着空巢现象的普遍化,社会要给予他们关怀,群团组织要介入,社工、志愿者、专业社会组织也要联动起来。

为此,胡卫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半公益形式、公益组织、社区服务等模式,为“空巢青年”群体中需要的人群提供身心健康能力服务和家庭建构实务能力服务,前者包括身体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后者包括婚恋咨询服务、个体和家庭财务管理及风控能力提升服务等,切实改善“空巢青年”群体的身心状况和婚恋难题。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婚恋难题已是80后开始的独生子女群体的凸显短板,不仅仅是建构亲密关系困难,组建家庭困难,亦导致居高不下离婚率的主因。”他建议,通过社会性的系统专业指导,可有效通过“爱的课程”和“家庭实务课程”推动“空巢青年”群体向“筑巢青年”群体转变。

他还建议,以社会引导和支持的方式推动“空巢青年”群体向“筑巢青年”群体转变的共筑机制,如社区共筑、社群共筑、志愿者活动共筑等多种方式。一方面推动社交黏合度,在增加社交基础上推动婚恋的成功比例,另外一方面通过丰富社区和社区的文化文娱文体等各项活动,组织志愿者进行各项公益服务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加现实感,向即使“空巢”但不“空心”的方向努力。

青年委员杨扬:

建议相关部门扶持社区社团发展

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网络发达的缘故,线下的人际交往变少了,交友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尽管如此,她还是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鼓励青年多一些线下的交流。

她说,“我们所居住的社区很多没有形成熟人关系,许多青年和邻里门对门也彼此互不相识。社区对于许多人而言还是一个物业的概念,负责修修补补。但我理想中真正的社区是能把居民们联系在一起的。我为何要推社区体育?就是希望能借此作为突破口激活社区活力。”

就拿她自己而言,平时比较热衷和社区里不同的亲子家庭一起,开展一些运动。周末空闲时会和邻居们踢踢球、骑车、来个草坪聚餐等。

这样的方式同样适用于“空巢青年”。杨扬表示,“我们的居民区干部是否能与他们多一点互动,去倾听“空巢青年”的真实想法?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主动与外界取得联系,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爱。”

他表示,对于社区来说,是否也能主动开展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活动?比如二次元活动、社区篮球赛等。一开始可能有点难,但不要紧,一步步走,也建议相关部门能扶持社区社团的发展。

青年委员谈剑锋:

要帮助青年诚信交友

脱单无疑是最能触动“空巢青年”的话题之一,他觉得可以由共青团中央等牵头,充分发挥共青团覆盖全国各级行政机构和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优势,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青年联谊活动,同时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和新手段,搭建可信有效的联谊交友渠道。

同时,也可以由共青团中央、民政部等牵头,在青年中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婚恋新风,帮助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避免青年婚姻受到房子、车子、票子的阻拦,也避免因婚致贫、婚姻矛盾等问题的出现。

他表示,“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也一直很关注网络安全方面。我认为,可以参考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信息系统,由民政部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搭建全国统一的婚恋登记信息查询平台,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向公民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适度提供公民婚姻状态查询功能,从而保证婚恋网站和婚介服务机构能有效甄别客户婚姻状况,不再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帮助青年诚信交友,为青年实现从网络交友到线下见面、步入婚姻提供安心。”

== 记者手记 ==

用大数据聚焦“空巢青年”需求

度身定制“筑巢计划”

继“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形态,独居城市的“空巢青年”的问题也愈发得到关注。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和全国两会上,委员们不约而同聚焦这一话题建言献策。相关提案一度冲上热搜。

记得去年全国各地刚刚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调查的情况非常细致,有关部门完全可以排摸到“空巢青年”的情况,继而了解他们的需求。利用大数据调研结果,为“空巢青年”度身定制“筑巢计划”。

开展交友活动也好,嘘寒问暖也罢。这个真的是所有“空巢青年”的需求吗?正如杨扬委员所说的,社区哪怕开展活动也要开展青年喜欢的。

“空巢青年”也有ABCD几类,有的是主动空巢,享受这份独居的清净;有的则是被动空巢,备受孤独寂寞冷的煎熬。而空巢男青年和女青年的需求又不同。窃以为,有关部门可以将“空巢青年”最迫切的需求挨个分析,逐个击破。除了公共服务外,企业也可以嗅到商机,更好地为这一群体服务。

大数据时代,数字的应用变得十分广泛。数据很“冷”,但人情可以很“暖”。希望社会各界能运用好数据这个工具,让从遥远的他乡到上海来打拼的青年们感到一丝丝城市的暖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