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投身复兴伟业,杲云代表呼吁:国家层面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立法保护
2021-03-04 上海

资料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此次全国两会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引发特别关注。

100年前一批中国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心怀家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用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各类宝贵精神财富,是责任是使命。

此次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上海代表团的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法”的议案,得到全团代表的热烈附议。

曾对红色历史旧址保护利用产生

置换成本高、置换时间长等困扰

“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我们党迎来百年诞辰、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殊背景下,尤为重要。”杲云直陈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意义。

黄浦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所在区,也是中国共青团的发源地。杲云说,辖区现有各类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及设施146处,居全市第一。近年来,黄浦区大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打造“开天辟地”红色文化根植地,在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批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和历史价值的红色资源得到保护和提升。

但是,坦率地说,当前,我国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利用水平还不够高,保护不力、利用不足的双重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缺乏国家立法支撑。

杲云注意到,当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单行法律法规,相关法律依据主要分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但这些法律法规指向的是一般性文物及传统文化,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规定比较原则,保护对象覆盖面较窄,操作性不强,实践中易出现适用偏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黄浦区在对“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两处旧址保护利用过程中,就曾因法律层面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界定以及保护利用的方式、标准等内容,对旧址上原有居民和单位只能采取房屋置换的方式腾空房屋,产生置换成本高、置换时间长等问题。

“其中,为对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保护,就耗时4个月、耗资8199万元,才完成了对14户居民和2家单位的房屋置换工作。”杲云没有讳言现实中的实践困境。

“红色立法”热潮中

应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

红色文化资源日常管理面临多重困境,更是让杲云认为,必须加快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本法律遵循,并避免“各自为政”的尴尬。

红色文化资源缺乏统一的协调领导,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缺位等问题之外,产权多元,管理不顺,保障力度不够,同时,相关人才亦存在“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资金方面,更是相对来源于政府单一投入和文保等专项资金,缺口较大,社会参与和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当下,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形成了一批经验成熟和实践证明有效的举措,需要通过立法予以固化和复制推广,但要避免立法中形成‘各自为阵’的局面。”杲云介绍,目前已有山东、山西等省份出台了保护红色资源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也正着手制定《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在一些地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的设区的市,同样掀起了“红色立法”热潮。

热潮之中,有可喜之处,同样也要有冷思考。杲云指出,通过地方立法加强红色文化保护,虽有利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但也易导致各地立法定位不统一、内容不一致,形成“各自为阵”的局面。如有的地方立法内容较单一,偏重于实体性遗址保护,对精神内涵保护不足;有的地方立法因出台时间仓促,部分条款与法律法规有冲突;有的地方立法制定的标准过高,规范难以施行。

“因此,我们更应当及时总结地方立法的得与失,进行科学归纳、概括和提炼,加快制定全国性的法律规范,将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解决地方立法‘碎片化’问题,促进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协调、规范、有序发展。”

杲云建议,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法”,系统规范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弘扬和利用、保障措施等内容,确立适应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需要的基本制度,填补法律空白。

“同时,强调‘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建立名录保护、调查认定、巡查监测等基本制度,强化非国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等,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本法律遵循。”杲云建议道。

中共一大纪念馆效果图。

>>>上海实践  

通过走心的教育引导,为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肩负着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城市的红色底色擦得更亮的责任使命。

自2016年起,上海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同时,上海还通过“六个一”等措施,即提升一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级别,建设一批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示范基地,举办一批红色文化主题展览,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开发一批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一批红色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在探索旧址保护开发、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规划和连片保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也为开展国家立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区、红色文化资源大区,黄浦区当下正在精心组织策划一系列庆祝活动,通过宣传和活动,更好地迎接建党100周年。”杲云在接受青年报采访时说,青少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信仰力量的传播者,要通过走心的教育引导,为他们厚植家国情怀。

“我们要将红色资源挖掘出来,通过展陈、舞台情景剧等多样形式,将百年前革命先烈追求理想信念时勇往无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向社会公众展示出来。”杲云说,接下来,黄浦区还将组织开展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教育活动,与区域内的学校充分对接,共同将氛围营造好,这也是黄浦区应有的一份使命。

100年前一批中国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心怀家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杲云相信,以互动、沉浸式的展陈方式,将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再度展现出来,势必会对现在的年轻人产生很好的激励。

“那批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国,时刻为了祖国。当时,不少人还是出自富足的家庭,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独立和劳苦大众的幸福,却毅然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杲云说,这里面有为了初心使命执着的追求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些都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而用好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各类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如今,我们正处于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就更需要年轻人潜心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厚植家国情怀,投身复兴伟业。要始终有为了我们国家、民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信念,将来就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杲云这样寄语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