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加强管控劣迹公众人物
2021-03-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传播,从学术造假到挑唆粉丝互撕,从亿万漏税到公然吸毒,从嫖娼出轨到代孕弃养,公众人物“德不配位”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认为,虽然广电总局为限制劣迹演艺人员出台了相关管理通知,但各类劣迹公众人物通过各种形式“改头换面”继续出现在各类活动当中,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位中科院院士疾呼,要加强管控劣迹公众人物,树立青少年正确价值观。

大多数青少年对“偶像”劣迹事件没有明确认知

葛均波认为,目前由于缺乏对公众人物劣迹事件的等级评估,很难确定劣迹事件的性质。2021年2月5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了《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并明确指出了劣迹演艺人员惩戒复出的程序。但该管理办法的管辖范围较小,除演艺人员外,对其他领域的公众人物尚缺乏劣迹事件对应的惩罚标准,不明确劣迹事件等级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舆论风险。

 “缺乏对劣迹公众人物的官方认定,存在界限不清的问题。”葛均波表示,目前,我国尚缺乏类似“失信被执行人”的“劣迹公众人物”黑名单,我们对大多数公众人物的劣迹事件往往只能通过非官方、不正规渠道得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大多数青少年会对“偶像”的劣迹事件没有明确的认知,甚至出现“无论XX怎样,我们都支持他”等无脑支援。

他担心青少年在“泛娱乐快餐文化”中失去思考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陷入了‘快餐文化’‘泛娱乐’的洪流之中。随着信息的‘短平快’传播,影视、综艺、微博、短视频甚至电商不断发布信息,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感受不到积累、沉淀以及思考的过程,会按照娱乐化的逻辑看待周边事物,难以形成独立的、深度的自我思考。”

在调研过程中,他还发现,正面价值观的典型树立力度依然欠缺,传统教育难以被青少年接受。他表示,疫情期间,以钟南山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形象在主流媒体得以树立,让我们深切反思,正是因为缺乏正面价值观的典型树立,才造成当今娱乐行业的恶性发展。青年群体并不抗拒优质的传统和高雅文化,只是反感一味说教的表达方式,因此,如何改变教育模式,培养出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新一代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建立并公开劣迹公众人物黑名单库

葛均波建议,广电总局继续完善《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对劣迹事件按照诸如道德问题、法律问题等进行详尽的明确分类,初步形成行业的标准方案,并最终形成管理条例,获得相关法律的强制执行力。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网络“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库,并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联合多部门对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取得高效的社会执行力。“我建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对过往劣迹艺人建立‘劣迹公众人物’黑名单库,并定期对外公布。根据劣迹事件等级,从交通、财税等多方面不同程度地限制其明星待遇。”

他还建议,要严格管控“泛娱乐”的影视作品和综艺娱乐节目。建议广电总局加强对“娱乐快餐文化”的监管,对纯粹娱乐没有实际传播价值的节目坚决予以取缔。加大对正能量、有深度的娱乐节目的扶持,创作更多彰显社会正能量、人性真善美等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让《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真正传递我国文化和传统价值理念的节目得到广泛传播,从而培养和提升年轻人的思考能力和文化水平。

“时代需要英雄,建议在主流媒体上越来越多地呈现‘英雄’的身影,在重新审视现有娱乐体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青少年回归‘英雄’主义教育、回归对社会担当的思考。”葛均波认为,作为青少年的“偶像”,公众人物在青少年教育当中也应该树立正面的“英雄”形象,通过公益、影视作品、综艺节目输出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价值观,鼓励青少年不断进取、勇于担当,成为中华民族未来的“英雄”。同时,对青少年的教育模式要不断出新,通过实践活动、课外讲坛等,提高树立英雄价值观过程的趣味性,让更多青少年可以切身感受英雄的正面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