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十五分钟的短片电影里,藏着数万个留守儿童的真心
2021-03-08 文体

三年又四个月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可能有人学成归来,有人事业小有所成,有人从一段恋爱中修成正果,还有人孕育了全新的生命……而有一群孩子,却把这或长或短的三年又四月用来等待,与父母长期分离的他们渴望得到亲情的关爱和呵护。或许,这部时长十五分钟的《三年又四月》,正是送给这些习惯等待的儿童们最真诚的礼物。

每一帧都在深挖爱和情感

南方某小学的操场上,一个穿着留着齐耳短发、穿着运动服的女生正试图徒手敲碎书包里的某样东西,尝试了几次之后,她干脆用一旁的水杯狠狠砸下去。之后,这个让人充满好奇的神秘的东西出现了——一包完全碎了的方便面。女孩狼吞虎咽地开始吃面,甚至连调料包也倒在嘴里直接嚼了……短片电影《三年又四月》片头的这个细节,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洒脱地做着一件如此心酸的事?

冯冯,这个生长在南方某市普通城郊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甚至清楚的做着记录:“我已经有三年又四个月没有见到过爸爸妈妈了。”为了能得到在远方打工父母的关爱,冯冯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上课存心迟到、假装背不出《出塞》、请老师帮忙撒谎说要开除她……这个叛逆、倔强却又极其渴望爱的孩子,在发现同学受伤后,父母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时,她也如法炮制,甚至在踢球时故意让同学把自己的脸弄伤,满心欢喜的等着父母来看她,但最终还是没等来父母。

作为一部叙事题材的短片电影,主创团队用心良苦,几乎每一帧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在表达留守儿童的渴望、失望、绝望和希望。“爱和情感,是我们最想通过镜头呈现的。”该片编剧兼导演杨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片从留守儿童的角度来表现他们对“父母回归”以及“回归理由”的稚气想法,戳中了观众的内心的同时,又引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思。

这个聚焦关爱缺失成长女孩的短片电影,几乎全部都是邀请的素人演员。用影片主创团队成员之一青年导演李彬的话说,希望他们可以用真情实感来呈现每个人的内心变化,演绎出一群城郊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对抗缺失父母陪伴和关爱的故事。

影片的最后,冯冯的父母决定回到家乡,当冯冯看到玻璃窗外拎着大包小包的父母时,露出了一丝不知所措的微笑。该片监制兼主创导演龚颖开玩笑说,这个设定,是夹杂着主创团队一点点私心的。“在创作和拍摄影片的前期我们做了很多采访,也接触到了很多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甚至邻居、老师等,我们了解到其实这些孩子除了缺乏安全感、有一些冷漠之外,也有非常聪明、出类拔萃的案例,所以就更希望他们的父母可以陪在他们身边,见证和记录他们的成长。”

用爱和陪伴换回孩子的微笑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子女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

《三年又四月》主创团队在此基础上,稍稍转换视角,关注到了“城市留守儿童”这个大家相对较少关注和谈论的群体。在前期的调查采访中,他们发现,即使在相对发达地区,当下依然存在部分学校有近1%-5%的留守儿童现象存在,这部分群体中的孩子普遍存在性格暴躁以及成绩差等问题。“我们比较关注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的成长问题和由此会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影片出品人兼制片人崔春军则特别谈到了一个在筹拍之初他们发现的一个特别现象:很多家长身处快节奏的都市中,工作等职场压力带来了不少焦虑感,虽然有些家长愿意抽更多时间晚上陪伴孩子写作业,但真正能有时间精力跟孩子交心的沟通少之又少,家长能够用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也逐渐变成一个群体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分深处城市中的缺乏关爱和陪伴群体的孩子也属于“留守儿童”。

大爱无疆,据主创团队介绍,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也得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影片的最后,有一段用黑白画面呈现的留守儿童纪录片素材,又把观众从冯冯和父母重逢的喜悦中拉回了冰冷的现实中。中国扶贫基金会提供了这些承载着若干情感温度的影像,也给了主创团队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整个影片变得更加饱满,更加直指人心。

据悉,《三年又四月》将于近期在国内几家主流视频平台上线,并陆续参与国内外各大电影节短片单元的申报中。本片的监制、导演之一——曾负责《唐人街探案2》《疯狂的石头》《一路惊喜》等大片的资深制片人龚颖表示,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抛开自己非常拿手的商业题材而选择留守儿童这个题材,也是在用自己的专业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身体力行的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持续努力改善和推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今后我们也会继续关注这一群体,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重新拥有如七月里漫山遍野的黄花般纯净、安然和满足的微笑。”

文/王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