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只是你心中一直所想
十年一旬,杨威杰创立的弗爱设计用三千多个日子追逐一个设计的梦想,就在最近他用“旬梦”为主题做了整个十年设计历程的回顾展览。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李勤
大大的电视屏幕里,雪白的布景,一只手拿着金色铜片做的牛从左往右,另一只手拿着金色铜片的马从右往左,两只动物相遇,“BOOM”一下,牛仰马翻……充满童趣的动物游戏,让人忘记了这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设计师的十周年回顾展览。这个展览的名称叫作“旬梦”。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梦只是一种执着,一种追求。追求的种子,也许在幼年时就已经种下。
心灵手巧的爸爸“误导”了设计师儿子
出乎意料的是,在上海设计师杨威杰的十年回顾展中,我们没有看到很多重量级的设计,包括他在去年“REdesign”设计展上获得诸多赞誉的那把椅子,倒是很多不起眼的小玩意,占了整个展场一多半的位置。最吸引记者的,是一组折纸兔子灯。
元宵月还在柳梢头,集市上的兔子灯还没有卖完,大牌设计师玩兔子灯算什么?
杨威杰很坦率地说,做兔子灯,是忘不了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爸爸都会给他做兔子灯。不要小看这只兔子灯,卖99元一个的兔子灯肯定不是小时候那种铁丝纸片做的。经过精心设计,杨威杰的兔子灯完全按照设计师设计的折痕折叠起来,不用骨架,完全立体,内置的小灯点亮,纸上的图案闪闪烁烁,节日的氛围就被点缀出来了。
杨威杰设计的兔子灯,其实是折纸作品。按折痕折叠起来,就可以完全立体。
杨威杰毫不掩饰对父亲的崇拜:“我父亲比我厉害多了,他会镗床,车钳刨样样都会,家里所有的东西坏了他都能修。”心灵手巧的父亲给儿子的影响让人始料不及。杨威杰小时候的玩具是积木和铁皮模型,他学着父亲干活的模样,把积木堆了又推倒,靠螺丝刀和小扳手把铁皮模型做出各种物件。然后,想象一个空间,让这些模型打仗,就像“旬梦”展览中电视屏幕里演绎的那样。
大概受小时候玩的铁皮玩具的影响,用金属薄片、塑料甚至纸张做出各种玩意成了杨威杰创作的重要手段。他很著名的文创作品《迷你上海》金属微缩模型,就是在不锈钢薄片上刻出上海标志性的建筑,比如上海大厦等外滩建筑,然后折起,成为立体的金属建筑。这些建筑,清晰可见的一扇扇窗只有半粒芝麻大小,和平饭店楼顶金字塔的顶尖一丝不苟地凸出一个小方台。用杨威杰形容他父亲的话来说,那真的是手巧。
“旬梦”展中,金属薄片材料的作品很多,都充满了设计师的巧思。
“旬梦”展中,金属薄片材料的作品很多,比如视幻觉字母书签,26个英文字母,任凭你组合,用这样的字母当书签,读书就变成一件颇有趣味的事情。因此,推向市场很受欢迎,已经有了5万件的销量。也许,童年的很多经历都是偶然,但往往是这样的偶然,却深刻地影响了一个人,特别是当他从自己成长历程中寻找灵感的时候,这些偶然就成了他抹不去的基因。
“年华老去灵感不再”一直是内心的隐忧
出道10年,杨威杰已在设计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一个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设计师,不能说不成功。但是,杨威杰却焦虑了。握着一张朋友给他的贺帖,提醒他浪漫的年代即将过去,杨威杰说,看到有些年纪很大的设计师,明明已经没有了创作的感觉,却还在努力,觉得很悲哀。他说,怕自己岁月老去,有一天没有了那种天马行空的创作灵感……
为此,他像海宁中秋的巨浪,用尽全力,呼啸着,奔涌着,不管是岸线还是滩涂,狠狠地砸下,溅起漫天浪花。在家具设计领域,他是“REdesign”设计展的骨干设计师,每次新作问世,都能惊艳人们的眼球;在文创设计界,他是大腕,《迷你上海》金属微缩模型让他名声大振;在更多的领域,杨威杰都努力地探索,希望自己的灵感永不枯竭。
他放弃了家具的传统模样,自己开发铝合金型材,试图做出与寻常木质或铁质的家具完全不同的东西。“旬梦”展上,杨威杰向观众展示了他的铝合金座椅和会议桌。空心的瓦楞结构板材坚牢度极高,不易变形,但重量却很轻。内部瓦楞结构还可以表现在材料表面,桌面上楞状让桌椅呈现出现代时尚的高冷。铝合金的座椅,造型简洁,人体工学做得极好。
杨威杰不但改变了家具材质,他还改变了家具的功能。靠墙有一座墙饰,塔状结构,内部是一个个拱形,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可分拆搭建的现代造型的博古架。一个个拿下来,是一个个凳子。杨威杰说,喜欢这件作品的人很多,但他觉得成本太高,正在努力地调整材质降低成本。
除了家具,文创领域杨威杰也没有闲着,他捣鼓了下大漆,用磨漆珠子做了件葫芦,可以当钥匙环使用,给了它一个吉利的名字:手提福禄。
很多设计师只专注一个领域,杨威杰却拳打脚踢,跨界成了家常便饭。他要的,是能在不同领域的设计中找到不同的灵感方式,让自己永葆青春。
唯有设计出好作品才是快乐的源泉
10年时间不长,但对于一个高产的设计师,10年足够拿出很多大作。很多设计师喜欢说,最好的是下一件作品,那多少有点矫情。杨威杰却说,想不起来有哪件作品是印象深刻的。这么说,不是因为真的没有好作品,他解释说,他的兴奋往往在设计了一件作品,打样成型的那一刻,那时候的快乐难于言表。做过了,也就放下了,去追寻下一个让自己兴奋的感觉。
杨威杰曾担任《上新了·故宫》第二季的产品设计创意指导,那是他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工作是繁忙的,但对于杨威杰来说,故宫,那是中国最顶级的IP,设计起点非同凡响,很多设计师穷极一生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况且,还有电视节目助推,为这些文创产品带来了很好的流量。
杨威杰从来不把设计当成象牙塔里的东西,他认为,设计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不能为人们所用,就没有价值。即使高大上如故宫IP,做设计,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杨威杰提出设计要点,指导设计师充分运用故宫的文化张力,完成了不但带有故宫logo,更带有故宫基因的产品设计。杨威杰的“旬梦”展中,这些故宫文创产品占了相当一部分,比如小巧玲珑的登机箱,比如匠心独具的手持式净水器,但他没有把它们放到很显眼的位置。对于杨威杰来说,所有的成就只是过往,唯有创作是无止境的。
“旬梦”展有一面展示墙,一面墙都是画稿,那些都是杨威杰未能完成的设计。这些设计,很多是因为材料和工艺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被搁置,但也有设计完成后他觉得没有达到他的理想状态而被放弃的。从这一面墙的画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设计师之路的坎坷、艰难,也可以看到杨威杰对创作的严苛。
10年为旬,弹指间杨威杰已经走过了人生中最艰难但也最出彩的那一旬。他说他用三千多个日子追逐一个设计的梦想,而梦岂止是梦?捕捉灵感,静心雕琢,换来成功的快乐,当然也有困惑,也有焦虑,有灵感明明在眼前却捉摸不到的困顿。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所思所想,才能凝结成梦。杨威杰说,梦还年轻,热爱依旧,即使再过三千多个日夜,相信归来仍是少年。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李勤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