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素蓉:做传统行业转型的推手
姚素蓉
姚素蓉的一头短发显得干脆利落,就像她的性格一样,风风火火从不拖泥带水。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她,凭借着这一当年最热门的专业,职业生涯的起点是不少人都望尘莫及的——所服务的客户不是大型企业,就是世界500强。
所以当五年前的姚素蓉决定放弃优渥的工作,投身于创业热潮中时,不少人都觉得难以理解。但对于姚素蓉自己,这一选择是责任感的驱动。在智能化制造全面启动的今天,姚素蓉希望自己能为传统的服装行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推这一外表光鲜行业的加速转型,也为国内服装制造产业抢占智能制造的先机。
青年报 盛夏 记者 孙琪
聚焦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凭借着人口红利,用低廉的人力成本,以一己之力承包了几乎整个世界的制造业。世界工厂的盛名在外,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全世界各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产品,保障市场正常运转。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富裕,中国在成为生产大国的同时,又在冲击着消费大国的头衔。然而,一边是不断水涨船高的国内人力成本,一边是巨大的市场潜力,按照生产就近原则,用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成了国内每一个企业家正在思索的问题。
眼看着国内服装制造业逐渐萎缩,姚素蓉焦虑异常,希望利用自己在服装和计算机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做些什么,能帮助这些服装生产企业追回成本的同时,也让我国的服装生产技术继续领先于世界水平。
2006年,姚素蓉从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为世界500强企业做SAP服务,主要的客户群体之一便是服装行业。2014年,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近十年的姚素蓉,在一次和某服装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聊天中获悉,对方正在筹划将自己企业的工厂从国内搬迁至多米尼加。这次大规模搬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最令对方无奈的是,搬迁工厂虽然能降低人力成本,但同时也抬高了其他诸如运输和管理的费用,各种因素交织后导致的生产效率相比在国内也会大幅度下降,企业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旧会处于亏损的状态。
做光鲜背后的智能助推手
服装行业,看似走在时尚最前端的产业,其背后的生产技术却远没有它的成品那么光鲜亮丽。姚素蓉说,和服装行业打交道多年,自己深知这一行业的转型难点和迫切性:“相较于汽车工厂或者电子零部件工厂车间内的现代化设备和整洁有序的环境,走进服装厂生产车间,就像瞬间穿越到了上世纪。那么多年来,我们的服装生产行业几乎就在原地踏步——人力依然是主体,车间环境依旧不容乐观。”
姚素蓉表示,国内并不缺少可以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公司,但现有的方案大多都是针对汽车行业或者零部件制造行业,服务于服装制造行业的少之又少。“服装制造过程中对于细节的要求更高,环节也更多,例如从纺纱、织布到最后的成衣,中间需要经过无数道工序。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鉴,面对这一道道工序,我们只能逐一破解如何将其从人工转化成智能化操作。”为了深入了解服装制作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姚素蓉每一次都会带领团队驻扎在工厂车间内,一待就是几个月的时间。
其实,服装制造业的生产技术落后问题并非我国特有,而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难点,这就让姚素蓉的研发更为迫切。“我们必须赶在欧美国家之前研发出足够优秀的智能化生产技术,以此来留住各个品牌驻扎在我国的工厂。”
创业就是一场升级打怪战斗
目前,姚素蓉所带领的上海驰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从五年前四个人的团队,扩张到了十多个人。姚素蓉表示,公司的员工基本都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都是大家各自之前的同事和战友,拥有高度统一的认知和初心。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一个不计较得失、愿意为共同目标一起奋斗的团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过,姚素蓉也坦言,在公司逐渐扩大的过程中,随着新的小伙伴不断加入,团队也会在保证员工个人利益的同时,让员工更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公司职场中打拼过,也在创业大潮中奋斗过的姚素蓉,深知创业的艰辛。姚素蓉说自己是一个乐观且健忘的人,创业就像升级打怪,每一关都需要拼尽全力,但每次只要顺利熬过了,自己很快就会把当时的痛苦抛诸脑后。她希望每一个踏足创业的年轻人都要学会坚持,尤其是当自己觉得迷茫时,只要再坚持一下,答案就会在前方等着你。
青年报 盛夏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