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对话红色经典|歌剧电影《贺绿汀》主演廖昌永寄语当代青年文化人:盼涌现更多巨匠
2021-03-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提起先贤,我们当下的青年该如何见“贤”思齐?拥有“人民音乐家”贺绿汀这样伟大先贤的上海音乐学院认为,除了自身“领悟”,还需要环境的“引领”,所以,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他们选择了用一部歌剧电影《贺绿汀》,在展示上海文艺“红色家底”的同时,也告诉当下青年:一位音乐家,应该如何把个人融入大时代。 

“这部电影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全部由上音师生担纲。我期待这样的传承,能让中国的未来涌现更多‘文化巨匠’。”

贺绿汀先生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为人民事业奋斗不息、歌咏不止,坚持正义和进步,歌唱光明和真善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倾毕生心血塑造起人格的丰碑。中国首部8K全景声实景原创歌剧电影《贺绿汀》,正是以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百年音乐巨匠、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贺绿汀先生为原型人物,由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摄制。

饰演老院长贺绿汀的上音现任院长廖昌永告诉记者:“这部电影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全部由上音师生担纲。我期待这样的传承,能让中国的未来涌现更多‘文化巨匠’。”

廖昌永透露说,拍这部电影,既是一次艺术创作,也是一次思政课。为此,剧组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拍摄期间对全体党、团员就艺术创作高标准、克服困难冲在前提出了明确要求。临时党支部通过动态工作会议的方式及时交流经验,思想工作贴着剧组走,“上音将拍摄现场变成大学教育思政课的独特讲堂。”

他说,这也是包括《贺绿汀》在内的“上音庆祝建党百年重大创演项目”的整体思路:上心怀祖国大地,深入基层采风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基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社会主义发展的故事,筑牢家国情怀与立根铸魂的“红色底色”,凸显音乐与思政相互融合的“本色”,点燃对接国家战略、服务老区发展的“亮色”,彰显服务上海、服务大众的上音“特色”,努力呈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文艺力作。

/  对话  /

我们这一代青年文化人,该向先贤学什么?

好作品,应该多元

青年报:作为歌唱家,第一次“触电”演电影,这跟在舞台上扮演贺绿汀先生,有什么不一样吗?

廖昌永:第一次演电影,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难,我只是一个学生。舞台上要夸张,讲话和动作都要夸张,否则观众看不清楚,但拍电影不能夸张,需要细腻一些,很多地方要收一点。

青年报:你和滕俊杰导演都在采访中说过,要打造一部精品。你觉得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廖昌永:在我心目当中,文化强国就首先应该有好的作品,能反映我们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特质,能够反映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此外,它还应该具备多样性、多元化,不仅适合我们年轻人,包括00后的,同样也适合中老年人。

好文化,勇于“融圈”

青年报:这两年你还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很多人评价你是在积极推动高雅艺术出圈。你觉得现在出圈的现象是不是越来越多?

廖昌永:就我的理解,我倒不是太赞同“出圈”这个说法,因为文化本来就没有“圈”。我自己的体会是,高质量化的作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需要让国人敬畏和热爱。我们这些年的几个所谓的“出圈”的东西,在我看来一点都没有“出圈”,应该算是“融圈”——我们以前把很多(文化的)圈子,画得泾渭分明、太清晰,反倒让我们各个文化行业越来越相互封闭。

其实,文化它应该是融合的,音乐与文学、建筑、美术、美学都应该是可以融合的,对吧?融合会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喜爱。

青年报:你这些年在推广中国的艺术歌曲,尤其是把传统的诗词唱出来,再结合书画展,应该是传统文化的融合,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认同。你觉得传统文化为什么能有这些吸引力?

廖昌永:我们国家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现在达到了非常强的时候,精神需求也必然是增加的,我们古人就讲“仓廪实知礼仪”,现在物质文化发达了,大家喜欢传统文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的文化在这个时候,如何能够在保证独立的基础上,和这个时代同频共振,则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人、这一代年轻人需要去思考和探求的。

好原创,来自人民

青年报:今年是建党百年,上海音乐学院一共发布了7部重大红色创演项目,其中有5部都是原创作品,包括电影《贺绿汀》。这么多原创,是怎么考虑的?

廖昌永:我们作为创作者,要知道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憎,然后通过我们的音乐作品来表达,让他们看起来知道“这就是我身边发生的故事”,这样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另外,我们的创作一定要跟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艺术实践、社会服务和我们的课题研究,都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会知道,创作者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敬畏,对文化敬畏,对观众敬畏,有文化人应有的情怀。

青年报:这些作品,今年会有怎样的安排?

廖昌永:今年都会上。电影《贺绿汀》差不多是下半年的时候上映,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今年会有上海的市内巡回、长三角巡回演出,以及“重走长征路”的全国巡回演出,力度是比较大的。我们期待这些作品,能够弘扬我们的红色音乐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

 [记者手记] 

要做文化大家,不要“混圈子”

上海音乐学院有一个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广项目,记者曾去采访过。现场更像是一场艺术展,每一首来源于诗词的艺术歌曲,电子屏上播放的是廖昌永的演唱,旁边则是当代书画家根据这首艺术歌曲创作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这是“歌唱家”廖昌永推广艺术歌曲的思路:多种艺术形式融合,让观众可以感受更多美,也可以让艺术歌曲更好地被传播。

这也是“上音院长”廖昌永对待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思路:要做文化大家,就要融会贯通,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圈子”。

他参加过被很多人作为“出圈”典型的综艺节目《声入人心》,这档节目直接带火了音乐剧市场。但是,廖昌永本人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不应该老讲“出圈”,应该讲“融合”——把自己先圈住了,认为自己是哪个“圈子”里的人,思维会受到局限。

歌剧《贺绿汀》不是一部新剧,但舞台的传播也是有局限性的,再做一个大众传播度更广的电影版,是不是能更好地传达打造这部歌剧的初衷?而让主演、群演都由上音师生尤其是青年师生来担任,是不是也能让青年艺术从业者更好地理解,未来应该如何“融圈”?廖昌永在电影项目确定之初,就有了这个明确的思路。

也是遵循这个思路,上音今年和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共同打造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时,特意邀请了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赵丽宏来进行词的创作。

采访中,廖昌永这句话,让记者极为认同:“我们以往的文化巨匠,都是善于融会贯通的。”所以,做艺术的青年人,在术业有专攻的同时,不妨把自己变得渊博一些,这样,才能让艺术生生不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