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90后、00后开始立遗嘱,你怎么看?
2021-03-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90后、00后开始立遗嘱了?日前中华遗嘱库正式向社会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引起热议。截至2020年年底,最年轻的遗嘱人为17周岁。90后还给遗嘱增加了丰富的财产种类:除房产、存款外,还有支付宝、微信、QQ等“虚拟财产”。#00后开始立遗嘱了#更是上了热搜。

面对生命逝去这个人生课题,90后、00后有自己的态度。

 == 看数据 == 

00后加入立遗嘱队伍,遗嘱包括“虚拟财产”

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中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25.6万人次,登记保管了19万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共计954份。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华遗嘱库暂停线下服务两个月,但全年遗嘱咨询办理的数量不但未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从数据上看,2020年咨询办理遗嘱人数比2019年增长了12.15%。

也因为疫情影响,去年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一年里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数据显示,使用微信遗嘱的大多数是年轻人,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其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从数据来看,微信遗嘱颇受年轻人青睐,说明了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愿意接受。

立遗嘱年轻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80后立遗嘱总人数达到503人,短短4年一共翻了将近7倍。

90后加入立遗嘱的队伍人数也在上升,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2018年这个数字是123人;2019年,人数为166人,截至2020年底,人数合计为553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订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是17周岁,这说明00后也开始立遗嘱了。

值得注意的是,90后给遗嘱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财产种类。从分配财产的内容中看出,81.61%处理的是银行存款,有71.54%是涉及到房产,而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也纳入了遗嘱中。

 == 看青年 == 

▎想法一:“立完后,积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

“哈哈哈哈,没想到当时心血来潮的一件事,竟让我成了全国553位其中一个。”在#00后开始立遗嘱#热门话题的链接里,果冻留了言。

24岁的果冻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了一些变故,以及看到好几个与生命有关的热搜后,突然意识到生命的重量和现实的窘迫,脑中冒出了一个想法:若我突然逝去会怎样?虽然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但意外之后的处理可以自己选择。

果冻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有了念头后她就网上查找信息,联系公证处工作人员,咨询流程及需准备的证件。整理证明材料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又觉得什么都够了。做这件事时她并没告诉父母。

想起那天走在去公证处的路上,果冻竟然有种无畏无惧的感觉,还想起了高考结束的那一刻自己走出考场的心情,只不过比那时候更清醒也更自由。

当果冻坐在桌子前填写申请书那一刻,记忆的阀门打开了,一段段回忆就像幻灯片一样高速切换着。

很多不支持立遗嘱的人会觉得,立遗嘱是消极的,立完后犹如完成了所有事,会变得无欲无求。但果冻却不这么认为,相反她会更加积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她看到了身边她在意的和在意她的人,也感受到自己并不想为了金钱、工作而拼命,而是为了生活去生活。“可能几十年后我会更改遗嘱,看着现在立下的遗嘱,这也是人一生心理历程的体现。”

95后张悦虽然还没去订立遗嘱,但她觉得对于谈论死亡,年轻人已经没那么忌讳,还在校园里的她前段时间看了耶鲁大学的网上公开课,教授带领学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让她对生与死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不介意谈论生死,所以我觉得立遗嘱和年纪无关,我个人离开倒是没什么,但我觉得可以让我爱的人知道我爱他们。”

这是90后面对生命逝去这个课题的态度,有准备地接受,让当下的生活变得更轻松自在一些。

想法二:“没想过立,因为我什么也没有”

更多90后、00后没想过立遗嘱,但从他们口中听到的原因很少是因为“不吉利”,而是因为“什么都没有。”

大四学生小陈就没想过立遗嘱,“因为我还什么都没有啊!”还未就业的她既没有银行大额存款,也无房产,每月月光族,根本没有需托付给别人的财产。至于有些90后将支付宝、QQ等“虚拟财产”列入了遗嘱中,小陈觉得对她而言也没必要,“不是微博大V也不是网红,我只是在网上分享一些较私人化的个人心情,也没什么留存的必要。”就算哪天暴富,她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妥善处理好财产。

虽然根本没想过要立遗嘱,但小陈却很能理解那些立遗嘱的同龄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也许某天因为工作压力、情感等问题给生活压下了“最后一根稻草”,又或者意外来了,提前立遗嘱可以让自己的财产得到妥当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处理。“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年轻人不再忌讳谈论死亡相关的话题,直面生死才能更好地生活。”

在上海一个人拼搏了6年的90后小于住在公租房里,上下班都是公共交通,对她而言也完全没有立遗嘱的必要。但她很理解立遗嘱的同龄人,可能经历了去年疫情,大家对生与死有了新感悟,也更加认真地思考起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但她觉得更重要的是,珍惜当下,珍惜眼前,多向父母和其他重要的人表达爱。虽然小于的父母不在身边,但这名心思细腻的90后会定期用微信给父母发“爱的小作文”,这对她而言是“最重要的小事”。

>>>专家说  

“人生的剧本”充满可能,坦然面对生死辩证关系

“现在的青年很多元化,也很开放,开放体现在他们能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对于一些没想过立遗嘱却不排斥这个举动的青年,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刘宏森一点也不意外。

相比以前大家对立遗嘱、对死亡讳莫如深,如今大家已经很能包容。在刘宏森看来,这些订立遗嘱的90后、00后并不是在猎奇,也不是在标新立异,而是反映了他们对生与死的感悟,“其实生与死是相对的概念,回避死亡不符合事实,也容易让生失去参照,感悟不到生、生活、生存、生命的意义。”

他觉得,新一代青年见多识广,从丰富的影视、文学、讯息中早已对悲欢离合、生死相依等有了坦然的感悟。

新时代新机遇,他们 “人生的剧本”又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也加大了不确定性,而生命的终点却是相同的,这让青年能更坦然面对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能让他们更好地安排他们的生活。”

>>>律师提醒  

通过微信所立的遗嘱不具有法律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遗嘱库一年收到近7万份的微信遗嘱其实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遗嘱。

申同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杨征东律师表示,年轻人加入立遗嘱的队伍表明这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但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只有自书遗嘱、公证遗嘱、口头遗嘱、录音遗嘱、代书遗嘱五种遗嘱形式,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后又增加了打印遗嘱形式,这是《民法典》确认的一种新的遗嘱形式。

打印遗嘱,是指遗嘱的内容由打印机等机器设备打印而成的遗嘱。根据《民法典》规定,打印遗嘱有效成立须符合下列要件:一是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见证人须符合本法规定的资格、数量、在场见证等方面的要求。二是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三是注明年、月、日。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只有六种遗嘱形式是有效的遗嘱。至于微信遗嘱,只能算是表达对亲友的叮嘱和祝福,在法律层面上是无效的。微信或者电子数据形成的内容是否会成为遗嘱的形式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改进,也许未来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变成一种趋势。”

近几年杨征东律师进社区普法时,讲的最多的就是继承等相关法律知识,他认为,相比年轻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立遗嘱的规定和相关法律知识,更要关注的是老年人的需求,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老年人法律知识的普及,正确指导老年人如何订立遗嘱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