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楸帆:未来AI可能会独立创作文学作品
2021-03-2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崔子润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着文学。这不仅仅是说人工智能会成为文学的一个主题,而且未来人工智能将参与文学的创作。那么人工智能之于文学的前景究竟怎么样,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的“预见未来系列”第二讲请到了毕业于北大的80后科幻作家陈楸帆,他从文学和科技的角度谈了他的看法。

2019年初,上海曾经发布过一个AI文学榜,是和《思南文学选刊》一起办的,评委都是AI机器人。主办方将2018年所有主流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的刊登的作品都输入AI,然后AI会给每部作品打分,打分的依据是优美的程度。一开始,莫言的《寻找等待摩西》得分最高,大家认为AI很靠谱,毕竟莫言是诺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后来评选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到了最后一天,上海的文学杂志《小说界》将《出神状态》作品提交后,莫言就被挤到了第二位,第一位正是陈楸帆。

这件事让陈楸帆感到很有意思,因为他在创作《出神状态》的时候其实已经引入了AI去参与创作。他让AI生成了一部分文本,然后将这部分文本放到整篇作品里,以形成一个故事。陈楸帆觉得,最后他比莫言的那篇小说要高出0.0001分,以非常微弱的优势战胜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AI参与了创作,而评委也有AI,两者惺惺相惜。不过陈楸帆说,“当我们以为文学或许是人类最后的一个边界,但其实可能AI已经在追赶人类作者的路上了。”

作为年轻一代的科幻文学作家,陈楸帆认为,AI成为一个独立作者创作作品,是完全可能的。几年前陈楸帆找到了创新工场AI研究院的执行院长王永刚。请他帮忙写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在学习了陈楸帆所有上百万字的内容之后,自己生成了一种风格,当输入一个关键词,它就能自动生成几段话。

“这几段话看着感觉还不错,但是其实没有逻辑。里面会有很多正常人不会使用的组合方式,但这种组合的方式又让你觉得里面有某种神秘的文学色彩和诗意。而通过不断‘喂养’,AI会慢慢理解人类世界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使用遣词造句的能力,包括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处理,都会有进步。这种技术以一个非常快速的速度在迭代。也许几年之后,我们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机器,他完全可以取代我们。”

今年,陈楸帆会推出一本新书,是和李开复合作完成的,这本书名叫《AI2041》,讲的是距离今年20年后的一个未来故事。书中描述的10个故事都是发生在全球各个不同城市里的故事,也包括上海。他试图在这10个故事里去探讨到底20年后,AI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深度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及又会出现什么样新的挑战和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崔子润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