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虚拟恋人”,虚妄的“树洞”
2021-03-30 青年

青春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曾游走在灰色地带被各大电商下线的“虚拟恋人”生意,怎么又回来了?

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不少年轻人甘愿花点钱,购买网络那一头小哥哥小姐姐的线上陪聊服务,在心情糟糕的时候,买点“恋人”心动的感觉。

据报道,这些“虚拟恋人”的陪聊服务,购买群体主要是年轻女孩,也有差不多一成的年轻男孩;陪聊的“虚拟恋人”,是这些贩卖恋爱店铺的“店员”。他们熟练地叫着“宝贝”,温柔地说着情话,用聊天软件,像男友或者女友一样安慰客户。

服务按小时收费,甚至有包天服务。一些年轻人得到了心理抚慰,也有一些年轻人,则因为上一秒还被叫“小甜甜”,下一秒就被叫“牛夫人,充个值包天吧”,而感觉受伤。

这其实是挺值得思考的社会学样本,和那些交友软件不同,它很少有线下接触,所谓“恋爱”都在线上谈。跟前一阵流行的“夸夸群”不一样,因为情感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次年轻人的猎奇——这从很多年轻人纠结“要不要续费继续聊”就能看得出来。

有需求,就有买卖。我们且不论“虚拟恋人”极可能存在的色情擦边球现象,它的出现,确实是迎合了很多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学业有压力、工作有压力,甚至人际、家庭,都会有种种的不开心,需要倾诉、需要宣泄,可是对身边没有恋人或者缺少好友的年轻人来说,找个真正的“树洞”,又能给你多少反馈呢?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存在即合理”,“虚拟恋人”的存在,是年轻人情感需求被市场捕捉的产品。但正如不少人误解了黑格尔这句话真正的意思一样,不少人也错误地估计了“虚拟恋人”带来的作用——沉迷于金钱营造的恋爱感觉,无异于饮鸩止渴,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还会将你拖入虚妄的深渊,难以自拔。

人,是群居动物。无论你社恐不社恐,正常的人际交流、面对面的情感碰撞,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情感基础。现实世界中,彼此的好感,让双方更进一步,彼此的无感甚至恶感,让双方转身再见,从而构建出复杂的喜怒哀乐,让人从成功的交往中得到鼓励,从失败的交往中得到教训,以此完善自我、辐射他人。没有人能逃脱这样的规律。

而花钱买来的“虚拟恋人”,只在你痛苦的时候,给你舔舐点儿糖水,浅层次的满足,没法让你真正分析他人或反思自我。当把解决情感困局或舒缓压力的希望,都寄托在线上的陌生人身上时,你的空虚感只会越来越浓,因为他们不能给你实质性的情感支撑,长此以往,你的情感终将崩塌。

凡事用则进不用则废,情感也是一样。不妨付出真心,交到一两位知己,真正烦心的时候,成为彼此的情感支撑;或者修炼自己,不开心了就去打场球、跑个步,让自己有能力独处,有能力排遣烦恼。确实,它比花点小钱买一小时的“虚拟恋人”陪聊,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见效”慢,还可能有失败的结果。但是,在这努力的过程中,你会收获成熟,收获更强大的自我。

届时再回头看看这所谓的“虚拟恋人”,你或者能笑着调侃自己一句:糟糕!这“心动”的感觉。

青春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