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独立音乐人:竖起头上的天线,接收全宇宙的灵感
2021-04-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随着“前方高能”的弹幕刷过,15岁初中生张宇宣凭借“开口脆”的嗓音和优美的词曲收获一众B站粉丝的追捧。 

流动的音符触及的是人类最细微的情感,有趣的灵魂也一样。UP主“Vicky宣宣”的原创歌曲《she》惊艳无数乐迷。目前,她在全网的粉丝数已经超过100万。而这首在上课时迸发出灵感的歌曲,张宇宣仅用了半小时就将它创作出来。

在15岁的音乐创作者眼中,她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她是怎么写歌的?从小提琴演奏、自学吉他,再到自学编曲软件,每一次尝试,都是创造力的积累和提升。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个“05后”是如何面对互联网信息的洪流,用自己的方式形成温柔的对抗。

//  教室里的灵光一现  //

旋律第一次击中“天线”的时候,是在一次英语课上。

October、December、Composer……她看到黑板上的单词慢慢在脑海里组成句子。随即,一段旋律自然地响了起来。“有一种想写歌的冲动。”张宇宣回忆道。

张宇宣是深圳艺术学校的学生,学的是小提琴演奏,当时她刚进艺术学校,渴望记录下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物。“不过那时候,我还不会用编曲软件,连看都看不懂。”后来她在网上找了教程,还去请教了朋友,才慢慢学会。

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张宇宣更加看重灵感来临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已经不在课堂上了,得马上跑回家,只有抱着吉他听到声音,才能觉得安心。”

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库尼奥斯曾做过一个灵感脑电波测试。结果发现,就在灵感来临前的0.5~1秒钟时,源自受试者后脑右颞叶的阿尔法波有个大爆发。右颞叶是大脑中负责处理听觉信息、远离空间和时间信息的区域,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在她小小的艺术世界中,英文单词、电影、文学都是相通的,这也使得她的作品气质完整自洽,就如一首小诗,含蓄、温暖、细腻、意味深长。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麦克风和一副耳机——这就是她录歌的所有装备。相比起专业的创作者,这些设备显得有些不起眼。但凭借它们,张宇宣发布了20多首原创英文和中文歌曲,包括流行音乐、民谣、说唱等。“吉他和视频制作是网上自学的。”网络上的视频资料让她“一只脚”踏进了创作的大门。“互联网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拓宽了眼界。”

第一首《December Composer》(12月作曲家)上传的时候,她13岁。

//  爱创作也爱整活  //

“要说写歌有什么困扰,可能就是有的时候没带本子,灵感来了没地方记。”她笑着说道。如今,她的包里总是装着一本笔记本,用来把平时生活中偶尔得来的灵感记下来,这样就积攒了很多短小的片段。

“至今还有好多个没有用呢。”张宇宣说道,写歌的时候,她会从中选出比较好听的,再通过各种方式来逐步地完成它。这个过程可长可短,那首火爆全网的《she》她只用了半小时。

“现在每天都会写歌,灵感来了一天还会写三四首。” 因为从小学的是小提琴演奏,所以她对弦乐特别敏感,也比别人更容易判断出,哪个旋律值得继续打磨。张宇宣父母都没有从事与音乐有关的职业,她很小的时候,父母会让她听交响乐等经典音乐作品,培养乐感。

拥有奇思妙想的她,整活也是信手拈来。在一则视频中,她拿起手边的笔袋和水杯敲敲打打,居然用保温杯、笔袋、脸盆、矿泉水瓶这些日常物件整出一首歌来。除了发原创歌曲,宣宣也会翻唱自己喜欢的歌。

“平时看到的人和事、和朋友聊天讲的笑话,都会让我有写歌的冲动。”在她的眼里,灵感的“波纹”无处不在。

UP主“Vicky宣宣”的视频背后往往是一个想法、一种感觉、一种想象。

//  在评论区找到共情的可能  //

“我不敢在阳光下吻你,于是平静海面下有了最汹涌的爱意”这是她《三十二段留言》里的一句歌词。在音乐软件上打开它,比起旋律和歌词,你可能会首先震惊于一长串的“作词者”名单。

原来,《三十二段留言》的歌词就是她在评论区选取的三十二段留言。

网友“相对偏执绝对浪漫”评价道:“这首歌给我的感觉,是收集着每个人眼里的美好和失落,零零碎碎地摆放在架子上,等窗外的阳光扑上来,晒得干燥温暖。”

“这首歌是大家和我一起创作出来的。”她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15岁生日礼物,也想用这种形式感谢所有的听众,传递温暖的善意。“我想告诉他们,我一定会一直努力!”

久石让在著作《感动,如此创造》中写道,创作者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个人的,他们遵循着自我的意志与价值观,追求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不在意成本及产量多寡,只追求艺术;另一种是社会的,把自己与社会联结,看见社会大众的需要。

对于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张宇宣明显是属于前者。在她看来,每一首歌都记录了每一段时期的学习和成长,自己都很喜欢。“但由于学习创作歌曲的时间不长,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成熟,随着不断的学习,我想下一首会越来越好。”

这些在评论区“打捞”上来的词句,让她的音乐跨越屏幕,抵达更远的角落。几乎所有的社交平台,都有人能与这位15岁少女的音乐共情。

//  “好温柔的反击”  //

“摘掉13岁的标签真的就那样/YouTube上翻唱多了去了,哪个不比这个女的强/这句唱错了/下巴快掉了……”

在张宇宣上传的所有原创音乐中,有一首“画风”很奇怪的歌,名字叫《黑粉评论太难听》。这是她截取各个平台黑粉的恶意评价制作而成的。

因为互联网,人与人交流的方式在过去的十年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00后们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他们天生与网络紧密结合,更能解读出图像表情背后的社交含义,也更容易感受到互联网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深陷其中。

“之所以写这首歌,是受到歌手Madilyn Bailey的影响。” 她说,Madilyn用黑粉的评论创作了很多首歌。而她当时也正好在底下看到了一些负面评论,于是就想做出一个回应。

“刚看到那些评论时,我会有点不开心,但现在看多了也还好。”她洒脱地回答。

毒舌又怎么样,嘲讽又如何,这首歌显露出了一位“05后”的从容风度:“你们的level还是差太多。”

张宇宣坦言,自己最近收到了不少音乐综艺节目的邀约,其中不乏《明日之子》《中国好声音》《创造营 2022》《青春有你》这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节目,但她都以自己年龄还小拒绝了。目前,张宇宣在为学校已有的校歌创作其中的一段Rap词曲,学校希望她能为校歌加入一些属于年轻人的风格。

“对于演奏和作曲,我没有分得太清。将来想去伯克利音乐学院或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主要是把创作和小提琴坚持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一些作曲、乐理等专业知识。总之就是一直去进步。”她对未来充满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