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又迎飞絮季,这些防护记记牢
2021-04-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近期,申城的大街小巷洋溢着浓浓的春日气息,街头的植物们也开始吐芽变绿,春天也会到来让人烦恼的“副作用”。

记者从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获悉,进入4月,申城也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飞絮季”,今年上海会有哪些防控措施?市民出行又需做好哪些防护准备呢?

春日复苏,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悬铃木也纷纷加入了春日吐绿的“大部队”。绿化部门表示,上海春天的“飞絮”,主要是由悬铃木、杨树、柳树产生的。其中,悬铃木是主要的行道树树种,每年3月-4月,本市的悬铃木等树木开始发芽,悬铃木的果实炸裂,其暗黄色的团状果毛便会在风力作用下开始飘落,“姗姗起舞”的果毛给市民带来了丝丝烦恼。

此外,柳树、杨树产生的白色飞絮是种子,但相比悬铃木,柳树、杨树主要栽种在公园绿地里,作为行道树的路段非常少,对行人影响也较少。

由于申城的中心城区行道树悬铃木占比较大,果毛飞舞现象也较多。为了做好果毛防控工作,近年来,申城绿化作业人员每年也都奋斗在防控果毛一线。

自2020年底至今,绿化管理部门重点加强行道树冬春季综合养护,按照《上海市行道树悬铃木果毛防控管理技术导则》和相关要求,将果毛防控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并通过巡查排摸,尽可能确保重点区域内果球明显减量。

相关部门加强与交警、电力、房管、环卫、街道等部门联动,在中心城区继续推进物理冲刷技术,开展“吹、冲、扫”作业,促进果毛脱落。据悉,在徐汇区和浦东新区,近期已经开展起了冲刷作业。

除此之外,绿化部门还联合环卫部门,根据道路、天气和果毛飞絮情况,适当增加清扫和冲洗次数,减少果毛在地面的存留时间,降低因风力、车流等造成的二次飞絮污染。目前,在市区多部门联防联控下,果毛防控成效初显。近期绿化管理部门还将抓紧推进剥芽降絮、探索药剂实验等防控工作。

据悉,飞絮一般集中持续3周左右。绿化专家提醒市民,近期出行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可以采用“一穿二戴”的方法,即“穿长袖、戴口罩、戴防护眼镜”,基本可以避免果毛飞絮带来的影响。

如果果毛飞絮不慎进入眼睛或接触皮肤致使发痒,切记“不慌、不揉、不挠”,立即用干净凉水冲洗或湿纸轻轻擦拭,亦可用湿毛巾冷敷。如出现严重过敏情况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