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是人见人爱的咸蛋黄
小小的店面有书有画有自己的情调。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一家小点心店,开业即网红,历经数年而不衰。老饕们近悦远来,以至于以早餐点心和午市快餐为主营的小店一日三餐天天爆满。虽然很多投资商都向它抛来橄榄枝,然而,这家名为“样样体面”的店却只开了两家,据老板透露,最近在浦东新区可能会再开一家。这样不骄不躁,步履坚实的做派,很像那些经典的百年老店,坚定自己的品牌信念,不忘初心。
好形象是坚持出来的
记者采访时,发现“样样体面”从原来位置挪了几个门面。店老板徐志荣解释说,一家餐饮店,开了四年多,油腻感很重,要让客人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就餐,所以要再装修。他索性将原来的店做了工坊,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他借下了隔壁的门面重新装修的新店。
老板对店铺的风格有自己的要求。四年前开第一家店的时候,他硬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汉唐风格,做了一排开放的明厨亮灶,下面是青砖水磨,上面是黛瓦高挑,很有味道的中式装修。他的坚持,让书法大家杨建文先生很感动,欣然提笔,为徐志荣的小店写下了“样样体面”的招牌。
作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杨先生书法造诣很深,研究探索中国书法“书画同源”的杨先生还特意为这家店写了十二生肖的同源字。徐志荣如获至宝,镶了镜框,挂在了墙上。
这次搬新店,他依然坚持他的中式装潢,将更加时尚的理念融进了装修。青砖黛瓦没有了,以简洁的线条为主,二楼则用原木色的隔板、木门装饰,与一楼遥相呼应。小小的点心店,就餐环境可媲美时下当红的茶坊。人家店里要服务员招呼着上二楼就餐,这里是大家抢着往楼上跑。
杨先生写的十二生肖是镇店之宝,一面墙上规规矩矩地排了两行,让这家很有味道的小店多了几分儒雅。
不熟悉老板的人会觉得他很固执。比如,有投资商要给他钱,唯一的要求是迅速开分店。徐志荣坚持门面一定是社区与商圈的结合点,一定是街边店,不满足要求绝不贸然开店;进原料一定要同类产品中最好的,成本不论。结果,人家做青团的糯米粉成本是三元多一斤,他进的糯米粉要七元多一斤;没有卖掉的肉包子晚上一定倒掉……诸如此类,没有商量余地。
熟悉老板的人知道,这样的“强迫症”他一直有,从他还是皮鞋工厂老板的时候就是如此。“样样体面”这家小店那么长久地生意爆棚,徐志荣的坚持就是秘诀。如果哪一天这块招牌成了百年老店,也一定源于它主人的坚持。
回头客是创造出来的
有合作伙伴来“样样体面”洽谈,正值清明前夕,好客的主人拿出新款青团招待。见多识广的客人说:听说你们家东西好吃,我在减肥,大家多吃点。架不住主人的热情,客人拿筷子挑了点放进嘴里,脸上的表情马上多云转晴,拿过盘子大快朵颐。吃完,很自信地说:你们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女孩子,而且是年纪很轻的女孩子,不然,不可能开发出这么有少女心的酸奶蔓越莓青团。
徐志荣心里偷笑,哪里有什么产品经理,哪里有什么年纪很轻的女孩子,“样样体面”所有的新产品都是他的作品,只是心里有爱,创意不老。
流水的点心,铁打的咸蛋黄。
他热爱美食,如痴如醉,一说起点心菜肴,处处是灵感。他曾经为找一样从2岁到100岁都喜欢、都能吃的美食元素绞尽脑汁,最后,他把目光停留在了一样家常食材:咸蛋黄。第一款咸蛋黄烧麦探路,食客们叫好。于是有了“样样体面”著名的咸蛋黄系列:咸蛋黄鲜肉锅贴、咸蛋黄大肉包、咸蛋黄肉丝春卷、咸蛋黄虾仁炒面、咸蛋黄炸猪排、咸蛋黄里脊肉串,他家零差评的还是咸蛋黄——咸蛋黄炸鲜奶,而咸蛋黄大肉粽已经卖成了常规产品,天天都有供应。为了这款咸蛋黄,他反复比较,定了自己的咸蛋供应基地,每天几百个蛋黄,全部是新鲜、没有破损的咸蛋一个个打出来的。
徐志荣也没有躺在咸蛋黄上,蟹季他开发蟹食品,一只蟹斗让老饕们闻香而来;清明,他开发青团。除了酸奶蔓越莓青团,还有鲜奶草莓、奥利奥青团、香蕉青团……凡年轻人喜欢的口味,他都试了个遍。短短的清明季节,他开发了12款青团,款款网红,只只脱销。
帮他做收银系统维护的小伙子把系统维护工作带回家做,父亲看到了,好奇地看了系统里的菜单,开始默默关注。前些天,小伙子告诉徐先生,他父亲统计了,“样样体面”从开业至今,已经开发了800多个菜式,平均两天不到开发一道新菜。
不断创新,赢得了年轻的客人,很多老客人也经常要来看看,看老板又有什么令他们惊喜的新菜上市。
信誉度是真心换来的
“样样体面”开在社区,居民们觉得这个老板就是一个平常的邻居。休息日,不愿意在家里烧饭,在“样样体面”店可以吃一天。早饭是点心,午饭是盖浇饭,晚上点几个菜,吃得很舒服。每当店里有新菜,邻居们都会跟老板评头论足一番。
青团上市季节,一位老人站在陈列的青团前,不停地问徐志荣:你这个咸蛋黄肉松青团到底好吃吗?徐志荣说,我说好吃,万一不对你的口味,你要说我骗你,这样,我送你一个回去吃,不好算我请客,好吃你再来。老人兴高采烈地回去了,第二天,老人又来到店里,一开口,就要买8盒青团,还逢人就说,这个老板不骗人,他们家青团真的好吃。
包房也用木格栅门隔开,有一种日式餐馆的味道。
对徐志荣来说,每一个客人都是朋友,所以,开店做菜,都要为客人着想。
为客人着想,首先是对食材的执着。徐志荣进货,只挑最好的。鳝丝,一般饭店用的是30多元一斤的,徐志荣要用60多元一斤;肉,要用崇明上食的,安全和口感有保证;麦青汁要选嫩麦青尖头的,清香味浓……为了这样的执着,“样样体面”的成本要比一般饭店高出一大截。很多老板听说这里生意好,纷纷来试吃,吃过,回去试着做,最后都放弃了:难道徐老板不挣钱的吗?
徐志荣喜欢待在店堂里,跟食客们讨论他的新菜,每当他听到有价值的建议,就赶紧回到工场去试。他很忙,有朋友在外面饭店吃到新鲜菜都会来告诉他,他再去品尝“偷师”,不过,被他“偷”回来的菜最后都不是原来的样子,因为,他知道客人心里想的是什么。
在社区开店,价格很重要。记者看了一下徐志荣的菜单,惊讶地发现,他这里几乎所有的点心、菜品都很便宜。蛋黄肉松青团,一般卖8~10元,他只卖6元;咸蛋黄炸猪排17元;松鼠鳜鱼48元,基本上就是市场里一条活鳜鱼价格。
这样的价格他怎么支撑下来的?徐志荣的想法很朴素,在社区开店,就要让居民们来吃饭没有压力,至于他自己,他憨憨地一笑:每个人让我挣2元就可以了。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