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最初是怎样一群人?上海大学为留学生用英语讲党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赢得政权,成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最初是怎样一群人?”“为什么会有长征?”日前,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陶飞亚来到“知华讲堂”,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成立”的全英文讲座。在座的是上海大学的留学生,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人在听了讲座后,由衷地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而赞叹。
在陶飞亚教授的“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成立”讲座中,记者注意到,面对留学生,陶教授尤其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国际背景,当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思潮存在,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吸收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
陶教授特别指出,中国人民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身上所体现出的顽强斗争精神是整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之路”系列讲座引起了上大留学生们的浓厚兴趣。来自上海美术学院的17级本科生AILEN CHEN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听到如此详细的关于中国历史的讲座。让自己知道新中国是如何建立以及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在的中国,非常有趣。
上海大学国际部党委书记王丽娜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知华讲堂”是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面向国际学生开展“知华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今年是建党百年,“知华讲堂”紧扣重大节点,推出了“新中国之路”系列讲座,力求让留学生们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从而为他们的留学生涯注入新的内涵。
目前上大有留学生3201人,来自约103个国家,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历史背景都差别很大,所以给留学生讲述“新中国之路”其实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王丽娜透露,目前这个“新中国之路”系列初步安排5场讲座,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及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等。考虑到所讲内容的专业性,每个讲座都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教授进行全英文授课。
王丽娜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上大有一些留学生回国了,但“新中国之路”系列讲座采取的是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很多身在异国的留学生通过网络观看了讲座,他们态度很积极。而为了让留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大国际部还正在规划“新中国之路”的实践项目,“我们想找一些诸如斯诺、白求恩等国际友人在中国的足迹,让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一起去探寻这些足迹,从中获得教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