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未成年人的“设圈”,圈出了成年人的问题
2021-04-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日前,一则“13岁女孩花70万买画”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一名叫做“芙芙”的女孩,在数月之内花费高价找多名网络画手约稿。其家长发现后,要求画手们退还稿款。“13岁”和“70万”,这两个数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迅速将“圈地自萌”的小众圈子推向风口浪尖。

起初,“人设图”诞生于动画和电影,如今却独立于两者之外,成了未成年人投射自我的背景板。在“设圈”里,最明显的收获就是“养成的快乐”。心理学家指出,“人设”养成的过程,也是搭建理想自我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寄托着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投射。青春期往往会经历偶像崇拜,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在这个案件里,未成年人的“设圈”行为,折射出的恰恰却是成年人的问题。

对陷入“设圈”迷梦的未成年人,成年人该做些什么?这是我们要警醒的地方。

对于家长而言,家庭教育和价值引导显然是最重要的。在这起新闻事件中,孩子花7万拍一张画稿,能看出来家庭条件确实不错。但为什么会等到孩子花了几十万元才来网络上“追责”呢?家长显然失之于疏忽。现在网络上流传着一句吐槽:“现在干什么都要考试,为什么做父母不用考试?”虽然有发泄情绪的成分在,但也折射出了为人父母者的责任之重。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辛勤耕耘”,而不是撒上“肥料”就可以一劳永逸。即使父母有资源、有财力,同样需要花时间、讲方法。如何让孩子在虚拟世界里造梦的时候不跑偏,家长需要体察入微,及时引导帮助孩子防沉迷,更需要为孩子创造情境,吸引孩子接触外部真实世界,获得认知世界的平衡视角。

对于负有未成年人教育之责的学校而言,也该想想能为这些有二次元文化爱好的孩子们做些什么?未成年人缺乏判断力和自制能力,尤其需要专业的力量来循循善诱。学校之责任在于立德树人,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帮护之情。当现实的挫折难以跨越,未成年人往往会躲入幻想世界的“桃花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形成育人的合力,对心智尚且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进行恰当引导。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对“设圈”平台而言,那些圈内“规则”是否应该与法律有更多的靠拢?是否对未成年人的“设圈”交易,有保护机制的设定,不但保障其合法,还要使之合理、合情?“设圈”的存在,给了未成年人一方嬉戏之所,但应让它有阳光属性,不能变成诱导沉湎的暗圈和怪圈。 这需要“设圈”的参与者一起付出诚意和努力,净化自身的圈层文化。

如何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承担起责任,需要成年人共同探索综合的解决方案。当成年人追求宏大事业的时候,别忘了未成年人的小世界需要一份更细致的呵护。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