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初心之地”,这十条红色寻访线路讲活党的故事
2021-04-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老渔阳里2号的朋友圈,有1920年6月第二次从北京到上海的毛泽东,有在此会见陈独秀后加入上海共产主义研究小组的林伯渠,有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沈雁冰;新渔阳里6号的青年团有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4月21日,市委讲师团成员、党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在学校“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这样对00后讲述党课。党课结束后,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时,苏智良寄语青年:“一个民族的前行,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奋斗。”

 足迹·百支队伍寻访“初心之地”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上师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和师生代表共同发布百支学生红色大寻访任务书,勉励青年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红色寻访中不断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这些任务书的出炉与一本书分不开。今年3月以来,上海师大依托苏智良教授及其团队历时十年的研究成果《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组建百支红色大寻访学生队伍,用好研究成果,用活红色资源,讲好诞生地故事,精心设计推出十条红色寻访线路。

具体线路包括:“建党的旅途”“共青团的足迹”“荣耀的召唤”“思想的光辉”“隐蔽的战线”“永恒的凝望”“文学的繁荣”“创刊的历程”“奋进的歌声”“工人的力量”等,同时,将据此开发出生动活泼、贴近实际、更具青年味的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微课程。

未来,这些课程还将进入中小学课堂和爱心学校、爱心暑托班,积极引导各级学生大力唱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讲述·给00后学生讲讲共产党 

当天,苏智良教授以《初心之地渔阳里:老渔阳里的朋友圈,新渔阳里的青年团》为题,为00后大学生作专题报告。他以丰富的史实、生动的语言,讲述渔阳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孕育之地的党史故事,阐述了对进一步保护渔阳里的思考。“同学们,配合着书去这些红色纪念地实地看看,一定会有很深的体会。”苏智良教授这样鼓励青年学生。

苏智良在重点推荐“建党的旅途:从党的诞生地到孕育地全回顾”红色寻访线路时表示,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仍有许多史迹亟待寻访与保护。青年学生通过实地寻访用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树牢爱党爱国之心,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影视传媒学院张诗雨说:“红色大寻访活动将党史串联起来,以寓学于趣的方式,多样化、生动化地将党史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尤其是苏智良教授讲述关于上海渔阳里的讲座,让我对渔阳里有了全新的认识,全新的体会。通过红色大寻访的学习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对党史的认识,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那段光辉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让我更加明确了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充分发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精神。”

数理学院孙兴在参加红色大寻访和听党课后,深切感知党的历史和伟大精神。“党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坎坷的。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先辈们所发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非常值得当代青年学习,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难题,我们应该做到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发扬伟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据悉,活动当天,上师大青年学生、上师大附属学校的中小学生等超20万人次通过收看网络直播形式,在线“打卡”收看了苏智良教授的专题报告和师大青年大学生的寻访分享。

 == 对话 == 

一个民族要前行就是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记者:您怎么看待同学们依托《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这本书,设计出的十条红色寻访线路?有哪些亮点和新意吗?

苏智良:同学们还是非常认真地进行地标梳理,把史迹按照一些主题串联起来。比如,上海有很多建党时期的空间,共青团团中央长期在上海,上海也是中共红色情报战线活动据点,还有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这样的文化领域事件等。最终,大家凝练出“建党的旅途”“共青团的足迹”“荣耀的召唤”“思想的光辉”“隐蔽的战线”“永恒的凝望”“文学的繁荣”“创刊的历程”“奋进的歌声”“工人的力量”十条红色寻访线路。

记者:行走寻访,是不是特别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苏智良:这是我学术研究的惯用方式,曾经也有记者概括我的研究方式,就叫“行走的历史学”。看到同学们也愿意去行走,我很欣慰。行走寻访,对大学生真正理解党史十分重要,因为学问不仅仅是在研究室里有所成就,行走同样意义非凡。

记者:在同学们的继续寻访中,您有怎样的期待?

苏智良:当然很期待同学们真正有所悟,有所发现,并且为保护历史遗迹发挥作用。其实,已经有同学们在行走寻访中发现了门道。比如,人文学院倪卿同学和她的团队在寻访“共青团的足迹:共青团的诞生地与孕育地全回顾”红色线路时就提出,新渔阳里6号与老渔阳里2号之间的这条“马克思主义小道”能否贯通。记录好、传承好、发扬好红色资源,是新时代信念的使命,我也愿意帮助同学们一起发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推进这件事,希望促成“马克思主义小道”的恢复贯通,保护好一百年前这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小道。

陆陆续续的故事,一定还有很多。因为上海所包含的故事太丰富了,反过来,也太复杂了。《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这本书虽然叫“全纪录”,但其实也是一个未完待续的状态。期待这个事业,可以有更多人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扬。

记者:在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对于00后青年一代,您有怎样的寄语?

苏智良:实际上,现在的00后、90后,差不多就是百年前那群无所畏惧的革命者的青春年华,带领他们重温那个时代,会很有年龄上的共情。一个民族要前行,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和前行。我想,通过这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包括去年战疫时刻,青年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国家如何对待生命对待人民。如何走好未来的路,怎么使自己成才,勇担使命,通过这样的学习教育,相信一定可以提升自己,也把个人的使命和人生,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正是如此,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教育和启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